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藝術文化】高行健《美的葬禮》 以詩入圖批判當代藝術

2016/06/01 06:00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高行健(左)將《美的葬禮》一書贈與台師大校長張國恩。(記者陳逸寬攝)

〔記者楊媛婷/台北報導〕「我向來對當代藝術持批判角度,什麼都能成為藝術,唯獨『美』卻消失了。」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高行健近年行走全球,藉由詩歌、文學、繪畫、攝影、電影等多面向媒介,試圖喚起21世紀的「文藝復興」,「被政治、市場挾持的當代藝術,其美學觀念已然教條化。」

昨日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發表高行健的新作《美的葬禮》,該畫冊從其同名長詩與電影而來,不僅內容重量級,分量也重量級,一手促成該書發行的台師大校長張國恩笑稱該書是非賣品,將送給願意典藏的單位和個人;77歲的高行健精神矍鑠,他說這本畫冊是《美的葬禮》的第3個版本,「繼詩集、電影,這本畫冊的付梓圓了我的創作夢,每張攝影圖像都經過繪畫的精密構圖,反映社會意象。」

2011年完成《美的葬禮》詩作,兩年後高行健又將詩句化解為一個個鏡頭,而成同名電影,之後又解構鏡頭的時序與剪輯而成同名畫冊。《美的葬禮》呈現高行健對當代藝術的反思,他說該書並非是指「美的終結」,「藝術的歷史從未終止,該了結的是在特定意識形態下鼓譟的藝術史觀。」

高行健對當代藝術用「不斷的否定」來創作,持不以為然的態度,「人類的藝術傳統被顛覆,傳承也喪失了,當代藝術被運用為政治的武器與工具,帶來藝術的黑暗時期。」高行健特別舉20世紀初畫家杜象將達文西名畫〈蒙娜麗莎〉加上鬍子重繹成系列作品《帶鬍鬚的蒙娜麗莎(L.H.O.O.Q)》為例,認為杜象這個顛覆傳統之舉,只是青少年可笑的舉動,而非藝術創作,他認為新文藝復興要回到審美觀,重要的是以人為本,「重新叩問人生、追究人生的意味,美是人的感情與意義的極致。」

應台師大之邀,連續5年在該校開設講堂的高行健,也將舉行「做一個自由人:文學.歷史.社會脈動」講座,時間為6月1日上午10點半,地點在師大圖書館校區教育大樓201演講廳。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