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攝影/記者凃盈如
如果常聽聞馬格蘭攝影通訊社的創辦人布列松(Henri Cartier-Bresson),那麼,不能不知的還有這位來自瑞士的攝影大師、馬格蘭攝影通訊社成員勒內.布里(René Burri)。無論是切.格瓦拉叼著雪茄的性格照片、畢卡索裸上身坐在長桌邊看孩子作畫的情景、建築師柯比意的工作照,或者大導演黑澤明的身影,這些都出自於勒內.布里。這位攝影大師辭世後的亞洲首展,以及上述代表作品,目前正在台北市立美術館(北美館)展出。
勒內.布里與歷史前線
勒內.布里生於1933年,2014年於瑞士蘇黎世辭世,終其一生處於全球歷史的前線,是當代最具影響力的攝影家之一。他於1955年在攝影師Werner Bischof的推薦下,加入馬格蘭攝影通訊社,並於1959年成為正式會員。布里以流利的法文、英文與德文暢行世界,其所持有的瑞士中立國護照,更讓他便於出入戰亂的國家。在將近60年的職業生涯中,只要20世紀後半葉有重要國際事件,布里幾乎都在場,他的足跡遍及歐洲、中東、北美洲、中美洲、南美洲、日本與中國,留下了深刻的紀錄,也是位既可以繪畫、攝影、導演的藝術家。
在大時代下,布里總抱持人性關懷,執行蘇黎世聾啞兒童特殊學校的報導(1955)、蘇伊士運河危機(第二次以阿戰爭)報導(1956)等,經4年研究後出版的《德國人》(Die Deutschen)(1962),則是德國二戰後人民建構新身分過程的寫照。布里曾多次訪中國,記錄不同階段的關鍵轉變,如文化大革命前,傳統中國在政治改革下的新樣貌(1964、1965年),也曾報導過許多重大的歷史事件:1985年中國長征50週年、1988年則報導美國總統雷根與蘇聯總書記戈巴契夫在華府及莫斯科的高峰會;1989年柏林圍牆倒塌和天安門事件,皆以黑白攝影和他的拍攝語言展現了20世紀的重大事件。雖然他曾報導許多衝突事件,但照片中沒有一具屍體,他以不同的方式來呈現暴力。
鏡頭下的大人物
布里的鏡頭下不乏知名人物,如藝術家畢卡索(Pablo Picasso)、 賈柯梅蒂(Alberto Giacometti)、丁格利(Jean Tinguely),建築師柯比意(Le Corbusier)、尼邁耶(Oscar Niemeyer)、 巴拉岡(Luis Barragan),以及導演黑澤明(Akira Kurosawa)等,以及1963年拍攝的標誌性肖像〈抽雪茄的切.格瓦拉〉(Che with Cigar)則使他聞名於世。
在許多歷史事件等大作之外,常見他將電影拍攝手法運用於攝影,玩心十足,且許多照片在當今看來絲毫不退流行,他甚至偶爾「自拍」,會將攝影機交給受訪者拍他,或與之合照,保持一種拍攝與被攝之間對等的關係與尊重,採訪結束,時而將照片給受訪者做為答謝禮物;即便如此,比較特別的是,少見其與政經、藝文領域的位高權重者合照,可見他也未曾想從這類關係當中牟取利益,但他會對於追隨他、希望合照的人,做出親切回應。
這次展覽為洛桑愛麗舍攝影博物館歷時6年、對布里之作品與生平進行全面性研究的成果,涵蓋布里基金會(Fondation René Burri)與家族收藏,以及巴黎與紐約馬格蘭攝影通訊社的檔案,從兩大軸線:生命的軸線,以及12個「焦點」的軸線,展現布里創作過程的關鍵元素,穿插其生命中重要事件,是每一次觀看都有不同的斬獲、可待上一整天,甚或數次來訪都不為過的重量級大展。
藝術性的構圖
布里的構圖極富藝術性,在本次的「結構」展區,便能親炙大師的攝影手法。在攝影技巧的應用上,常見其對「雙平面」的結構,巧妙分割、框架畫面;以及對「點、線、面」及光線的運用,還有如電影手法清晰與模糊景深的對比。
他知名作品〈衛生部,里約熱內盧,巴西〉中,兩名女子行進的走向及男子的視線,與廣場上兩相交叉的光線巧妙重合,形成動態十足的畫面;〈在屋頂上的四個男人,聖保羅,巴西〉的取景使屋頂平台與其下的馬路、同一時空中不同平面的事物同框,帶來超現實的視覺感。雖然布里為人所知的作品多為黑白攝影,但他自1950年代起便接受雜誌社委託拍攝彩色照片,其精采的彩色攝影亦於本次展出,如〈尤夫,瑞士〉中,一朵光亮卻模糊的黃白色小花,做為前景擺放在尤夫(Juf,歐洲海拔最高村落)的清晰影像前,這種對比同時強化又反襯了阿爾卑斯山區予人的典型印象。
在這張雙平面的主題裡,其實還有張「偽雙平面」,認真看的話,中間有一條線,左右各有一負片,是布里在暗房裡面做出來的作品;然而,在他一生創作裡,他不做這樣的修飾,但他也把這張照片給布列松看,卻得到布列松的稱讚。主張紀實攝影的布列松,認為攝影在按下快門前就完成了,討厭暗房後製,布里說想用這張做為封面照片,布列松卻沒有看出此為暗房做出來的照片,是他給布列松開的一個小玩笑。
攝影之外
本次展出500餘件作品與文件檔案,包含原版古董照片、底片印樣、印刷樣張、影片、手工書、電影、旅行日記、塗鴉,素描、展覽計畫、筆記、書信、拼貼、水彩等,除了攝影作品之外,可從布里的多元創作中一睹他的才華,此外,展覽也收錄許多他與被攝者互動的軌跡、與親友或大師之間的書信,包含馬格蘭通訊社發給他的催稿信,或者與柯比意往來之書信,在豐富的攝影歷程當中,隨處可見讓人莞爾且充滿溫度的生活軌跡,尤其「拼貼」更映照了他信手捻來的藝術天賦。
勒內.布里常說,拼貼讓他擺脫對飛行的恐懼,然而,親近布里的人們都知道他的藝術天份,雖然是攝影師,但繪畫才華從來不曾離他而去,從他寄給家人、朋友、馬格蘭攝影通訊社與會員們的加註明信片可以略知一二,這些明信片見證布里輕鬆、直率的態度,他也曾在「馬格蘭大會」當中,將成員的合照,做出一些令人驚嘆,具有場面調度感的拼貼作品。
種種關於「勒內.布里:視覺爆炸」的豐富體驗,從入口偌大的藝術裝置〈MegaPhotoMobil〉就已經開始,這件讓人感受到歡快開場的多媒體裝置,曾在1981年於瑞士蘇黎世阿爾比斯哥特利市(Albisguetli)展出,這次展覽由北美館重製,連策展人Mélanie Bétrisey來台時,都認為重製的詮釋非常相似、中肯。此裝置熱鬧繽紛的態樣與音樂,讓人抱著一顆好奇的心,跟著它走入展場,從中發現布里影像當中令人驚奇、著迷的各種魔幻時刻。
René Burri小檔案
.1933 生於瑞士蘇黎世。
.1949-1953 在蘇黎世藝術與設計學院(今日的蘇黎世藝術大學)就讀。
.1953-1955 曾拍攝過紀錄片,曾為萊卡相機工作、擔任迪士尼的攝影師。
.1955 經過Werner Bischof推薦成為馬格蘭攝影通訊社提名成員,並於1959年成為馬格蘭的正式成員。
.1956-1959 大量旅行,包括土耳其、埃及、敘利亞、伊拉克、約旦、黎巴嫩、巴黎、義大利、西班牙、希臘、巴西、日本,並且供稿給《Life》、《Look》、《Stern》、《Paris-Match》、《Réalités》、《Epoca》、《Du》、《紐約時報》等世界知名媒體。
.1963 於古巴工作,拍攝切.格瓦拉。
.1982 被選為馬格蘭攝影通訊社主席。
.2014 10月20日辭世,享壽81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