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鍾芳玲/最美麗、最難讀之書——《尋愛綺夢》

2019/02/08 09:30

夢境中女主角波麗雅抱起昏迷的男主角波力菲羅並親吻他,他因而甦醒。Courtesy of Martayan Lan, Inc.(鍾芳玲/提供)〔鍾芳玲/自由副刊〕

阿爾丁印刷社百年來印製約六百部書,普遍認為第一代阿爾杜思監製的一百多部品質最佳,其中前幾十部是搖籃本(指1501年前活字印刷術誕生初期所印之書),特別受到藏家珍愛,偏偏他1502年才開始於書中扉頁打上海豚與錨的正記商標,讓不少阿爾杜思控深感遺憾,但其中一部「夢幻」之書是例外。

《尋愛綺夢》被稱為最美麗、也最難讀之書。(鍾芳玲/提供)

阿爾杜思1499年出了一部怪奇之書,被封為印刷史上最美麗、最難讀之書,書名Hypnerotomachia Poliphili超級拗口,是作者自創的語詞,如果以希臘文拆解,大致可譯為《波力菲羅夢中尋愛》, 台灣多年前引進一本英文小說《四的法則》(The Rule of Four),內容以一群師生研究這本書為主軸,中文本將此書名譯為《尋愛綺夢》,姑且本文就用此名。

《尋愛綺夢》書中插畫出現了橫式的海豚與錨,圖片下方還跟著一排拉丁文字句「永遠急事緩辦」(semp festina tarde)。(鍾芳玲/提供)

《尋愛綺夢》書中一張插畫赫然出現了橫式的海豚與錨,而且圖片下方還跟著一排拉丁文字句:「永遠急事緩辦」(semp festina tarde),難道阿爾杜思是因此圖引發靈感才設計出三年後使用的logo嗎?還是因他曾得到一個鑄有海豚與錨圖案的古錢幣?答案只有他才知道了,真正耐人尋味的其實是有關《尋愛綺夢》的種種謎團。

波力菲羅夢中尋愛時碰到了吐著三條長舌的怪龍。(鍾芳玲/提供)

本書作者不具名,但細心者發現,主文的字首花體字組合在一起,出現的語句是「弗朗切斯科.柯隆納弟兄深深愛著波麗雅」,因此推斷作者為柯隆納,是當時威尼斯的一位修士,又有人說是羅馬的一位貴族,當然也有人認為兩者皆非。

此書內文看似義大利文,但其實結合了大量拉丁文、希臘文字根,很多語詞是作者自創的,並含大量希臘羅馬神話的典故,就連我手上的英譯本都無法忠實表達原意,但搭配著書中一百七十二幅精美的木刻版畫,可以了解全書描述男主角波力菲羅(Poliphilo)在夢境中尋找他的戀人波麗雅(Polia),旅程中他神遊了森林、廢墟遺址、廟宇、金字塔、古典花園、方尖紀念碑、狂歡節慶,一路碰到狼、三個舌頭的龍、長翅膀的馬、獨角獸,遇見皇后、女神、天使、各種人神與動物,插畫中還有許多說不出名的雕像、器皿、圖表,其中穿插拉丁文、希臘文、希伯來文、阿拉伯文和偽埃及象形文字。許多畫面如田園詩般優美,有些場景包含情色和血腥,看了卻無反感,頗像成人版的童話繪本。

《尋愛綺夢》之所以引人,在於它的美,美在那一百七十四幅令人目不暇接的木刻插畫;美在那格力佛設計的改良版字體本博(Bembo,最早用於本博的書中而命名);美在那萬千變化卻不顯零亂的版型。凡是做書之人,都知道這書的排版有多難,又是木刻版畫、又是鉛字版,往往還在同一頁面,文字排列常呈不同形狀,即便在電腦軟體做稿的年代,看來還是令人屏息。

《尋愛綺夢》之所以引人,還在於它的玄,作者、插畫者皆不詳,且書中似乎處處藏玄機,數百年來,許多人都想解碼或賦予詮釋。學文的爭說哪個情節和哪本書相似;搞建築的分析書中那些怪異的建築物,甚至用3D重建;另有人由心理學、語言學、音樂、考古學、神話、煉金術等等角度來解析;心理分析大師榮格曾暗指他後來收集古拉丁文的煉金術文集和這部書有關;藏書以幻想、神祕、謬誤為主題的作家安伯托.艾可不僅藏有一部,還在書中數次提到它。

有趣的是,阿爾杜思出版的幾乎都是傳統的經典或工具書,也極少用插畫,這部狀似羅曼史的玄祕之書,在阿爾丁書單中顯得格外突兀,而且阿爾杜思一般都會在書中顯著處打上印刷時間和名號,在此卻擠在小字排得密密麻麻的勘誤表最後一行,似乎無意讓人看到,學者認為這可能是因為此書並非像其他書由他主導內容並出資,而是客戶重金委請他排版印刷;我們真得感謝這位出資者,否則這部豪華版的夢幻奇書將無法問世。去年二月我在加州國際古書展古書商(Martayan Lan, Inc.)的攤位有幸看到一本,隔了幾個月又在一位藏家那看到一本,一年兩度親手翻閱這五百多年前的奇書,也算是我和阿爾杜思的書緣。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