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幾米音樂劇5G連線 虛擬貓咪0秒差真實傳情 忙翻「動捕」演員

2022/11/25 07:00

《向左走向右走》心電感應版「機遇與命運之歌」演出片段。(記者凌美雪攝)

〔記者凌美雪/台北報導〕由文化部、數位發展部、經濟部支持,國家兩廳院執行的「文化科技5G創新垂直應用場域建構及營運計畫」,今年推出幾米音樂劇《向左走向右走》心電感應版,昨(24)日在國家劇院呈現部分片段,除讓人體驗5G數位科技異地共演幾乎0時差的特效,也首度揭開讓動畫貓咪人性化躍上劇場舞台背後的「影舞者」––人稱「動捕演員」工作的有趣面貌。

藉由12台光學動態捕捉影像辨視攝影機群,捕捉動捕演員身上的軌跡與資訊,幾乎同步成為貓咪的動作(記者凌美雪攝)

數位發展部長唐鳳則指出,台灣原創文化團隊創作與5G應用體驗在文化科技上的整合服務,透過5G傳輸,加速包括AR/VR、沉浸體驗等新興科技蓬勃發展,然而,不管研發出什麼樣的技術,還是要按照藝術創作者的需求,也就是說,5G數位科技應用在藝術展演,並非為了科技而科技,而是為了加深或拓展更多元的藝術感受度。

比如此次《向左走向右走》心電感應版的數位應用特點,包括動態捕捉(簡稱動捕)結合擴增實境(AR)應用,加入幾米的「貓」角色動態化,使想像中的情感氛圍更具體呈現。而且,這些動態「貓」並非固定的動畫,而是透過「動捕演員」在異地演出,轉化為具有各種可愛肢體動作與情緒的擬人化角色,相當於劇場的「演出者」之一,是將動畫角色轉化成高度擬真的虛擬分身,簡單說,就是「想像力的擬真實踐」。

劇院演出同時,虛擬分身貓由2位動態捕捉演員在劇場外的大廳同步演出,只見他們在設定好的框架內不停變換各種姿勢與表情,配合劇情傳情達意,相當忙碌。(記者凌美雪攝)

提供此次技術支援的數位藝術基金會藝術總監王柏偉表示,劇院演出同時,虛擬分身貓將由2位動態捕捉演員在劇場外的大廳同步演出,只見他們在設定好的框架內不停變換各種姿勢與表情,配合劇情傳情達意,相當忙碌。同時間,藉由12台光學動態捕捉影像辨視攝影機群,捕捉動捕演員身上的軌跡與資訊,就會成為貓咪的動作,然後又透過AR擴增實境成為劇場舞台上的一部分。

而這個後台處理的延遲時間,透過5G可從原先平均大於1秒,大幅降低至400毫秒以下,可說幾乎同步,而且與情境互動更逼真。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