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家庭親子】〈折翼少年〉相信自己 就有無限可能

2016/07/04 06:00

文/王錦萍

在重重戒護之下為孩子們上課,考量到他們過去在學校多是負面經驗,有人甚至早已失學,對於學習,要不是力有未逮就是抗拒得很,因此幾個老師安排課程總是絞盡心思,到後來簡直以客製化的量身訂作來上課。

如此小班制教學下能夠貼近孩子,發現有些少年聰明有才,對於課程的回饋或者延伸出來的想法,那些疑問、心得,往往令人驚豔,他們像一朵朵野地裡開出來的花,雖然欠栽培,可是別有一種專屬於他們生命的美麗和韌性。

那日,課堂上以極為淺顯的方式談談哲學,各自說說「死背式的學習方法」跟「思考理解式的學習方法」他們的看法如何?

幾番發表與討論,好幾次出現驚喜的火花,這是課堂上最過癮也最有成就感的開心時刻,尤其那個從小失學的他,逞凶鬥狠,貌似難以親近,可是仔細聽,他話中總有自卑。

這孩子過去總朝向黑暗,幾番進出監所了,想拉他一把,也許光是學習、討論還不夠,還需要加倍給他信心。

回想課堂上的發表,整理一下他說的內容寫信鼓勵他:

「你說要弄懂一件事有幾種方法,例如不太了解某個知識,想弄清楚──其實這叫做研究動機。想了幾個方法找資料、查書、上網──這是文獻探討。跟朋友討論、問有經驗的人──這就是研究方法。最後自己好好想一想──這個就是結論。而以上那些就是碩士和博士在做研究、寫論文時的架構喔。」

孩子啊其實你有能力做到很多,只是還不知道而已,別小看了自己。這不是過獎,而是未來太長,你永遠無法預期生命將帶來怎樣的驚喜,你可了解自己擁有的是無限可能?

(關心青少年犯罪預防與矯治,可上http://www.616.org.tw中華民國更生少年關懷協會諮詢。)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