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家庭親子】小男人大夢想

2006/11/07 06:00

文/王錦萍 攝影/記者楊弘熙

「想要有一份自己的事業」很多男人都會夢想,但要怎樣一步步實現?今天兩位小男人就要來告訴你他們的轉業故事!


<1號男報到>楊明棟 不賣唱片改賣耳機

小男人:楊明棟
生日:1967年生星座:低調的天蠍座
經歷:退伍就進唱片圈,從助理、宣傳、藝人經紀到演唱會製作,足足待滿了18年,台灣唱片的興衰史,可說在他的眼前起伏上演。

步入不惑之年,楊明棟坦承自己有中年危機,而這個「危機」卻為他的人生展開了另一大片天空。

楊明棟笑稱自己在唱片圈翻滾了18年,將這份幕後工作發揮得淋漓盡致,「從打雜開始到演唱會製作,一路到底都做了,反正就是校長兼撞鐘啦!」一首一首膾炙人口的流行歌,一個一個曾經升起或落下的明星,楊明棟信手拈來都是故事,但是18年後,楊明棟卻認為自己離開唱片圈的時機到了。

「第一線看不到四十歲的人!」楊明棟一語道破台灣唱片圈的現實,資深的意義在這裡,並不能為他對生涯的疑惑找到解答。他讓自己定下心來,把自己的未來好好的想了個透徹,他發現台灣唱片圈就是被MP3打得節節敗退,但是危機往往也就是轉機,他想清楚了:「我賣不了你CD,我賣你耳機總行了吧!」就這樣,他決定進入專業的耳機事業。

「音樂不會離開大家的生活,只是轉了個媒介而已。」楊明棟分析,耳機事業等於是他唱片事業的延伸,他細屬自己在第二事業的優勢:「我理解進口代理商要什麼,理解通路要什麼,更理解消費者要什麼。」像是奧地利進口的專業用耳機,還有天后張惠妹御用的德國品牌,都是楊明棟的王牌產品。更由於楊明棟深諳唱片界延伸出去的相關行業繁眾,因此,「18年的經驗和人脈將成為我最大的後盾」他說。

楊明棟進一步將客製化的概念,帶入專業的耳機領域,雖然看似離開唱片圈,卻又能回頭,再幫藝人及相關的幕後專業人士,來量身打造專業用耳機,楊明棟的轉型之路因而不僅看得到下一步,甚至按部就班的規劃出了接下來的幾個階段目標。

未來,他不僅希望能擁有自創的耳機品牌,並且在這項第二事業穩定後,能夠回頭再回到唱片界,「畢竟那才是我的最愛。」楊明棟說。

<面對質疑時>直接跳過吧!

生命中總有一些人的話特別有份量,有一些人的眼光我們特別會在乎,他們是我們的「重要他人」。

一般人在四十歲的時候,事業上已經小有基礎,要放棄熟悉的工作去面對未知的人生,其實連自己都需要很大的決心,在第二份事業還未成熟之前,自己都需要持續的心理建設,更何況還要面對別人,甚至說服別人。

楊明棟說:「直接跳過吧!」他選擇低調的進行計畫,等到事情已經有了眉目,再「慢慢的」讓身邊的人知道。「沒必要讓他們擔心」這是楊明棟體貼別人也堅定自己的做法。

給想要轉業者的話:

不要靠運氣,而是能將過去累積的成本,無論是人脈、經驗,轉套在下一個事業上面,做為一種「知識上的轉移」,以楊明棟而言,第二份事業就是第一份工作的延伸,如此相輔相成,起步時也有較為篤定的信心。


<2號男報到>丹塔 不當廣告人改縫襪子

小男人:丹塔
生日:1965年生
星座:充滿想像力的巨蟹座
經歷:二十年的廣告人,職業生涯中,不斷的一階一階往上爬,在理所當然的坐上創意總監這個大位子後,突然很想知道,除了在體制內力爭上游之外,體制外的世界還有些什麼好玩的?

這是兩年前的丹塔:光鮮的都會男人,掏出名片時總會令對方眼睛一亮!某某知名廣告企業的創意總監;在大大的辦公室裡,手下帶領著一堆同樣光鮮的廣告尖兵往前衝;月入十多萬,社交圈中的對象和話題,只能用兩句話來形容,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這是現在的丹塔:手上拿著針線,然後帶領一堆樸素的媽媽縫襪子……。

這是普遍令人感到驚愕與不解的落差,社會上的價值觀,對職業,尤其對四十歲有家庭的中年男人,做出如此巨大的轉折決定,像是擲出人生賭局的骰子,不僅會感到好奇,同時也隱隱為他擔心。

「但是我內心的空虛被快樂填滿了。」丹塔說。

「我之所以叫做丹塔,就是因為我本來叫做丹尼爾,同時也會算塔羅牌。」當然,塔羅牌只是丹塔幫助自己,冷靜思索未來的方式之一,要毅然離開很容易被貼上成功標籤的位子,在這之前,丹塔花了快兩個月沉澱自己,並且深刻的反問內心,這些大位子對自己的意義究竟多大?而自己究竟是個什麼樣的人,想做什麼樣的事?丹塔說:「我已經知道在體制內我是沒問題的。」因此,他想體會意料外的人生。

「我發現自己是個喜歡玩的人,就算要走不同的道路,也不會離開發揮創意這件事,丹塔說:「我想在四十幾歲這段,頭腦仍然創意滿滿,而且還有體力的時候,去開創另一條創意的路。」丹塔確定了這個方向以後,他優遊於二手襪子的娃娃創作。

從不會縫釦子的大男人,到可以開班授課,半路出家的丹塔,讓媽媽們真正服氣的,當然不會是針線的技術,而應該說是滿腦子的創意能量,所賦予襪子娃娃的生命力。

無論是倚門靜靜等待的兔子,還是抬頭挺胸的忠心狗,丹塔的娃娃粉絲不斷累積,他甚至能從客戶的姓名和所提供的二手襪,為素未謀面的客人,做出獨一無二,甚至氣質或長相相似的娃娃,「這是被訓練了20年的右腦,展現出的敏銳度吧。」丹塔說。

<面對質疑時>樂在工作,樂在生活

什麼樣的話才是真正的關心?當別人提出他的困惑時,他需要的究竟是我們的意見,還是只需要傾聽?當我們提出透徹的分析,頭頭是道的建議,會不會反而演變成別人經歷人生的絆腳石?一般人往往難以拿捏其中的分寸,丹塔也碰到同樣的尷尬。

「縫襪子做娃娃會賺錢嗎?」過去職場上的長官一針見血毫不留情的問他,但是丹塔知道有些話該聽,有些事的確必須思考,只是不是現在。

轉業的路他走得不急,他先將外在的物慾降到最低,專心於關注內在的創作,儘管剛開始做出的襪子娃娃很粗糙,但他總要找出可以變化的無限可能。從懷疑有人願意掏錢買嗎?到現在可賣出一隻2000元的訂做娃娃,丹塔現在不但樂在工作,而且樂在生活。

給想要轉業者的話:

不要去預期結果,「因為無為往往才大有可為」,丹塔認為自已過去一直在計畫,後來慢慢體會到,計畫外的變化,竟有無限寬廣的世界。

同樣的,原來的工作或人生,就算有再多的抱怨或疑惑,畢竟還是自己熟悉的環境,習慣的節奏,想要突破現在的一切,總是充滿不確定感,充斥著裹足不前的想法:「如果這樣,會不會那樣……」不如放下所有的預期心理吧,讓人生的多變和多樣性盡情展開,而那不正是我們想要改變現狀,想要破繭而出的初衷嗎?

(圖片提供/蘋果屋《我是襪子娃娃》)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