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家庭plus.運動場看台人生】安撫焦慮的內在小孩

2024/06/13 05:30

有人形容Nadal必定有個焦慮的內在小孩,才需要藉由繁複細瑣的動作,幫助內心遠離焦慮,安定下來,才能專注於比賽上。(資料照,美聯社)

文/黃俊隆

夏日將至,許多人即將面臨考試、放榜、求職、面試等重大時刻,緊張焦慮伴隨而來,如何降低焦慮,讓自己專心面對挑戰,成了重要的成敗關鍵。

職業運動員所面臨的各大賽事場面,緊張程度絕非外人所能想像,我們可以試著從他們身上學習到如何降低焦慮,專注於當下。在運動心理學裡,關於專注力的掌控有許多方法,其中一項是掌控身體的狀態與覺醒程度,最常見的策略是發展出屬於自己表現的例行動作(pre-performance routine),藉由固定形式、時間與節奏等條件,不斷經年累月養成的習慣動作,讓自己身體感到自在到像是自動化般地執行動作,藉此提高身體的覺醒程度,進而提升專注力。

最令大家印象深刻的例行動作,當然非Nadal莫屬,從比賽中的每次發球,到開賽前的各種過程,Nadal都有自己掌控各種枝微末節,固定的例行動作、儀式──進場時,即便有球僮幫忙背著裝備,Nadal一定會自己手拿一支球拍;休息時,他對於隨身的水瓶有著至為龜毛的習慣,水瓶一定得放在椅子左前方,他會不時挪動瓶子,將上面商標的斜角對齊球場;至於發球,Nadal有著眾所皆知,近似機械式的招牌動作,一手像擦汗般從眉毛鼻子臉頰摸到髮際,再把兩邊頭髮順勢塞進耳後,接著再整理拉拉下半身的褲子……整套完整發球的習慣動作,幾乎每次順序、時間、節奏完全分毫不差,也因此經常超時被裁判吹警告,即便如此,Nadal仍然不改他習慣的例行動作。

有人形容Nadal必定有個焦慮的內在小孩,才需要藉由如此繁複細瑣的動作,幫助內心遠離焦慮,安定下來,才能專注於比賽上。若此,當我們在生活中任何時刻,迎面撞上自己焦慮的內在小孩時,記得發展出自己的例行動作,試著幫他安撫。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