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家庭親子】〈折翼少年〉搗蛋 是因為空虛

2016/07/11 06:00

文/王錦萍

「老師,這是我第一次幫別人禱告,希望你健康……」「如果覺得年紀大了,身體退化,還是要去看醫生才好……」

被社會形容為壞孩子的司法少年,寫起信來卻是筆觸溫柔,紙短情長,字裡行間滿溢出豐沛的情感,接到信時不免感慨,如果成長環境能有所選擇,他們本來都是好孩子呀。

對未成年的孩子而言,家庭、學校、社區是土壤,孩子渴望著緊緊抓住,像小樹苗深深紮根,能與土壤彼此緊緊相擁,不致被命運的大雨沖去,但有些孩子就是無法那麼幸運。

一個少年的父母做生意太忙,顧不上對孩子關心教養,他漸漸離家出去尋刺激,不是跑到派出所亂丟沖天炮,就是無照駕駛一路造成連環碰撞,幾次進出法院。認識他的時候,人關在裡面都不安分,雖然說不上做了什麼大壞事,就是老給大人找麻煩。

可是課堂上卻觀察到了細微的變化,當他從「搗蛋模式」切換成落寞的樣子,竟然不到一秒鐘,那正代表他心裡非常空虛,應該是極需要有人注意他、關心他。再深入了解,爸爸後來生意失敗、媽媽過世、手足四散,家庭分崩離析,如今自己一個人囚禁於此,他只能藉由不斷的製造小麻煩來短暫忘記苦痛。

與他一封信一封信往來鼓勵,他心裡破洞已久,填補需要時間,急不得。

慢慢的,他從無助、埋怨,漸漸懂得體諒家人的難處,從凌亂的字跡到條理分明,每張信紙都是滿滿的,持續寫信既幫忙他整理了思緒,也有機會練習好好表達,大半年過去,他的心定下來了,重拾親情,改變很明顯。

那日又收到長長來信,真摯懇切充滿祝福,這孩子真是長大了。

(關心青少年犯罪預防與矯治,可上http://www.616.org.tw中華民國更生少年關懷協會諮詢。)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