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家庭親子】送禮惹人嫌 大NG!

2006/11/22 06:00

文/阿潼 圖/swawa.com

又到年終送禮時刻,在送禮之前請好好思索一下,什麼才是收禮者需要、或是有紀念價值的好禮物,別讓收禮者拿到禮物還傷腦筋如何處置!

我有個朋友要離開之前的公司時,一些同事集資買了一隻特大隻的絨毛狗熊送她。那些同事不只送了她這份「大禮」,還附帶一句玩笑式的警告︰「妳可不要拿到網路上拍賣掉喔,我們會隨時上去監看。」這就令人髮指了。

明明知道自己送的禮既占空間又不實用,老早預期收禮的人極可能會心生轉賣的意圖,那麼在送禮之前為何不好好思索一下,什麼才是收禮者需要、或是有紀念價值的好禮物呢?


<調查數據>新加坡調查:女性愛送不實用禮

新加坡最大電子付款公司星網電子付款(NETS)發表一份調查報告顯示︰耶誕節或生日時,許多人經常收到不實用的禮物,其中蠟燭和小雕像被受訪者列為「最不想要的禮物」;調查也顯示女性最喜歡送這類「令人不想要的禮物」。

這個調查是NETS委託知名的AC尼爾森市調公司,在今年五月針對一千名新加坡人進行的電話訪問。

結果發現,在過去兩年中,每10個新加坡人當中,就有3人收到「不想要的禮物(unwanted gifts)」。

調查顯示,有20%的受訪者將家飾擺設品──如蠟燭及小雕像之類的物品,列為「不想要的禮物」之首。如果說擺飾品無路用,不受人青睞或許還可理解;不過舉凡茶具、杯盤、刀叉組合等餐具,也被列入不受歡迎的禮物清單當中。

其他「不想要的禮物」,還包括洋娃娃、玩具和相框等。

咦?仔細瞧瞧這些最不受歡迎的禮物,不正是銀行、百貨公司最喜歡贈送的刷卡禮、來店禮嗎?仔細研究一下百貨公司的卡友來店禮,約略可以概分成下面幾類:

餐具類:

有單柄湯鍋、多啦A夢便當盒,翠玉釉彩多用餐皿組合等。

居家用品:

最常見的就是收納盒、收納三件組等,面紙套(盒)也是許多銀行、百貨商場熱愛的贈品內容。

綜合上述卡友來店禮或刷卡禮,可以歸納出以下特色:乍看實用,實而不然。大多有看似逗趣的外表,莫名其妙的設計創意;但實際上卻是「兩光」品質的完美掩護。沒辦法,誰教這些贈品多具有「Made in China」的血統。


<拿了禮物之後>丟與不丟之間 賣了吧

有一半的調查對象透露:同事、朋友往往是送上「不想要的禮物」的人。

如果台灣也進行這個調查,可以想像銀行和百貨公司應該也會名列前茅。

調查顯示:女性通常比男性更喜歡贈送上述「不想要的禮物」。分析指出女性之所以會選購看似漂亮但不實用的擺設品,乃因她們比較感性;而男性則比較實際。因此同理可證:雖說化妝保養品專櫃每每推出滿額送的贈品,無用但外在華麗的物品總是居大宗──而諸多的女性同胞仍會買帳。

但是,收了不想要的禮物之後,該怎麼處理呢?這一直是令人困擾的問題。

我曾經在百貨公司領過一份購物滿額禮──香味詭異的沐浴組,包裝紅紅綠綠的很可愛,很能呼應耶誕節的氣氛。拿來洗澡,總覺得那沐浴精廉價裡頭不知摻了多少無謂的香精和色素,可是又不忍心丟棄,只好擱在浴室的角落;任由它發霉之後,就找到合理的理由可以扔掉了。

這個調查也發現,即使收到「不想要的禮物」,但只有6%的受訪者會狠心地把禮物丟進垃圾桶,58%的人即使用不著仍會把禮物收藏起來,有12%的人會將禮物轉送給他人。

那還有另外24%呢?很多禮物,大概就暫時被「遺棄」在網路拍賣上,等待有緣人以低價標回去使用吧。


<行銷看過來>贈品選擇 別找麻煩了

銀行或百貨商場會送這些了無新意的禮品,或許有成本的考量。像是一個標示市價數百元的收納盒,成本也許只要十分之一;但是若要送實質的刷卡金回饋、禮券或折價券,或是油票等有價票券,成本或許幾乎等同於價值,因此就送禮的商家或銀行來說,還是贈送大批訂購的禮品較為划算。

然而,這類贈品會不會才是收受人切身所需要的呢?甚至能構成刺激消費或是辦卡的誘因。站在珍惜地球資源的立場,這類「用之無味、棄之可惜」有如雞肋般的贈品,丟掉很浪費,不丟卻又不知該如何處理才好,簡直是在找消費者的麻煩。銀行或百貨商場,甚至各大公司的行銷部門,是否該謹慎評估一下贈品的選擇才好?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