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家庭親子】〈50 Plus〉生前追思會

2016/12/26 06:00

文/呂政達

這是一則練習題:有沒有想過你自己的告別式或追思會,想像有誰來參加,講些什麼話?停留在這個想像裡一會,甚至想像自己那時的模樣,這就是你所要的嗎?

資深運動主播傅達仁上書給蔡總統請求通過安樂死,還舉辦了生前追思會,將每個階段的人生、朋友長官和同事一起找來,共同回憶他們所經歷過的年代,和這個人所締造的傳奇故事。

真正的追思會,是當事人無法參與的,當事人也無從知道別人怎樣的懷念他,給他什麼樣的評語,但在生前,也許是晚年某個重要的時刻,藉著回憶錄或是傳記的出版,來辦一場這樣共同回憶的盛會。

如果這是當事人所召集舉辦的,那個意義就在於他覺得每個人生階段有哪些人對他是重要的,是他必須邀請來的。在職場上或是學校歲月,每個人都會遇到的小人或是敵人,應該不可能受邀出席。所以,生前追思會形成一個互相取暖的氛圍,那對當事人卻是別具意義的,因為,那等於他一生回顧對生命的統整,他對自己的生命歷程,感到滿足還是失望?

或許,許多中年以上的人都想過自己的追思會,有哪些人來出席,留下什麼樣的評價,會不會像是馬奎斯的小說場景,只剩下禮儀師會來,「將軍孤獨地躺在他華麗的棺柩。」或是像一場伊丹十三的電影《大病人》,癌末病人知道自己不可能再活著走出醫院,把握最後的時日,來一場和舊日友人的歡喜相會吧。那種態度是淡然和灑脫,說看破生死可能太沉重,但就像伊丹十三電影改編自山崎章郎的作品《人生的最後一課》所揭示的,如何好好地告別,是人生最後的,也可能是最重要的一課。

我們經歷過的人生的各個階段,每個階段對我們重要的人,可能互不相識,所以,每個人就像人生階段的串場,在相遇告別和重逢間,串起了每個人的一生。過了中年,我們常在高中同學會上神來一筆,聊起大學同學的往事,然後愣住悟到,「不對,我講的事情要過好幾年後才發生。」若是在同一天舉辦國中、高中、大學甚至昔日公司同事的聚會,在那一日內,人生就會像走馬燈般的一幕幕地穿梭搬演。

每個人的追思會因此都是獨特的,代表著自己的生命色彩,也象徵著別人怎樣看待著這個人,或往後他的歷史評價。現實生活裡,狄更斯的小氣財神,有3個耶誕的精靈為他揭曉過去、現在和未來的情景,讓他知道趕快改變現在對待別人的方式,這種事可能不會發生,但不需要精靈現身我們也知曉,過去塑造現在,現在的繼續塑造未來。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