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家庭親子】〈廢核救家園〉福島周邊9縣市 災後死產遽增

2017/01/10 06:00

輻射被曝而造成的傷害不僅是甲狀腺癌,《Medicine》雜誌論文提出福島災後死產(死胎)增加,引起相當的矚目。(資料照,美聯社)

文/劉黎兒

Q:福島核災到2017就快要6年了,除了甲狀腺癌外,是否人體還有其他的傷害出現?

A:至2016年9月公布的甲狀腺癌數字是確定174位兒童發病以及接受切除手術等,人數每次公布都有增加,國際環境流行病學會(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Environmental Epidemiology,簡稱ISEE)在去年4月認為甲狀腺癌如此異常多的發生,跟福島核災有關,正式要求福島縣府必須深入調查。

除此,德國在輻射醫學非常著名的Hagen Scherb跟日本醫療問題研究會的森國悅以及醫生林敬次,在著名的《Medicine》雜誌發表了(用Google檢索「perinatal mortality fukushima medicine」即可免費閱讀該論文)有關福島及周邊5縣,還有千葉、埼玉、東京等全部9縣市從福島災後死產(死胎)增加,引起相當的矚目,因為這種狀況跟車諾比災後的德國死產增加狀況非常類似。

根據醫學雜誌發表指出,日本有關死產(死胎)定義是懷孕滿22週起至出生未滿7天都算是所謂「周產期死亡」的死產,原本日本國內從2001年起就逐年在減少,但是從2011年3月福島核災發生10個月後起,被輻射曝射較強的福島及周邊5縣(岩手、宮城、茨城、櫪木、群馬)急遽增加15.6%(以人數而言,3年間增加165人),而且到2014年底都如此,外加被曝屬於中間強度的千葉、東京、埼玉三都縣也增加6.8%(3年間增加153人)。

此份論文指出,類此死產現象,除了這9縣市外,日本全國各地並未增加,也跟車諾比後在德國觀察到的現象一樣。

據過去至今類似的調查顯示,在地震剛過後,會有一時性的死產增加,這次調查對象岩手與宮城是海嘯較多地區,跟其他海嘯較少的4縣比起來,的確明顯有因為地震、海嘯剛過後而增加;但反過來說,過了10個月後增加的死產,就比較可能是跟地震、海嘯無關的。

據醫療問題研究會指出,這份論文是根據日本厚生勞動省發表的官方統計做出來的研究、基本數字;雖然無法證明跟輻射傷害的直接關係,但另一方面卻證明其他的原因是連地震、海嘯等也無法算有直接影響。

因為論文很明顯顯示被曝嚴重地區是死產較多,因此根據WHO(世界衛生組織)召開之第一屆以健康促進為名的國際研討會發表的渥太華憲章,要求日本政府不要強要核災災民返鄉居住,因為日本現在在國內外抗議下,把每年每人容忍輻射劑量改回1毫西弗,但核災災區現在卻以20毫西弗基準把災民趕回去住,非常殘忍,只想掩飾福島核災。

醫療問題研究會也指出,因為被曝而造成的傷害不僅是甲狀腺癌,而且這些被曝傷害廣泛地在福島縣以外的東北關東,乃至波及東京、埼玉、千葉;正如至今顯示同樣結果的研究已有多項發表,認為除了福島核災之外,別無他因,輻射的影響重大。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