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花編圖書館】 深淵之美

2017/06/09 06:00

@金泙漫

《魂斷威尼斯》是1929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托瑪斯.曼(Thomas Mann,1875–1955)最負盛名的作品。此書創作於1912年,一發表便大獲好評,直到百年後的今日依然被視為經典。

這僅有中篇規模的小說,一向被視為同志文學的經典,其實更是一部追求美的傑作。故事描寫一位生活嚴謹的中年作家阿申巴赫,某天散步時看見一位紅髮旅人,而突然興起旅行的欲望。他回憶起過去前半生,不管是作品或生活方式,皆是理智又堅韌的模式。因此,他決定前往水都威尼斯度假,並在當地沉迷於一名十四歲男孩達秋的美。自此一路跟蹤美少男,不顧傳染病已經瀰漫全威尼斯,直到臨死之際還在追求這份不屬於人間的美。簡單來說,全書五章可分為「召喚—回憶—啟程—癡迷—死亡(或重生)」。

小說的敘述策略是,主角一踏上尋求美的旅程,同時也是前往冥府之路。他在旅途中不經意遭遇的陌生人,全都傳來地獄般的氣息。例如:紅髮旅人站在墓區之門的凝視;義大利籍的船長與駕駛貢多拉小船的船伕,彷彿是前往冥府的擺渡者;街頭歌手則渾身散發著消毒用的石碳酸氣味,預告著傳染病的擴散;最後,連美到不可方物的達秋都變成「招魂者」,讓主角死了都要愛。

為何《魂斷威尼斯》採取美與死交相纏繞的敘事方式?其實,隱含的問題是藝術家的兩難:美是藉由感官之路通向精神之路,同時也是導向深淵之路。身為文學家的阿申巴赫面臨長久以來的創作問題:過去理智道德的生活,公式化的寫作風格,即使載譽世間,卻缺少了一種熱情洋溢的精神。於是,他走出書房,在生活中追尋真正具體的美。這回不是透過書寫,而是以肉身當筆管、鮮血作墨水,完成生命對於美的體驗。

有趣的是,阿申巴赫與美若希臘雕像的達秋,始終不曾說過話,遑論來場浪漫之戀。從頭到尾,只是孤獨的主角在一座古老城市中的徘徊與幻想。其實,又何必有實際的戀愛之舉,阿申巴赫愛的是美的純粹形式,而達秋恰好是心目中美的具體化,也是以往不敢面對內心深處的欲望。這是屬於內心深淵之美的倒影,一旦落入具體形象時,也就不免淪為感官之樂而走上墮落之途。

這麼說來,《魂斷威尼斯》不僅是同志小說,更是人如何面對美,面對欲望,乃至面對真實自我的作品。在小說末尾,阿申巴赫死在度假海灘上的涼椅;在那一刻,他終於擺脫老舊的肉體,靈魂飄了起來,宛若重生般跟隨朝陽下戲水的達秋。也許,阿申巴赫終於可以坦然接受內心無法告人的美,不過卻留給讀者一個道德兩難的問題:面對不可告人的深淵之美時,到底要不要走向這條考驗人性的高空鋼索?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