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家庭親子】〈徵文大拼盤〉旅遊紀念品下場

2017/09/03 06:00

圖/黃鼻子

去國外旅遊,很多人都會帶個紀念品回來,看著愈來愈多的紀念品,美好回憶變成一種負擔,該如何說再見……

圖/黃鼻子

〈巧手加巧思〉重新改造 美好回憶重現

文/蔡劭璞(新北市)

時常一出門就買不停,如果到旅遊勝地更是發狂似採購,彷彿要將異地風華一次帶回,只是這些紀念品大都被放置於家中某個角落,久而久之也讓人忘了它的存在。

前些日子,整理書櫃發現一本封面散發海灘風格的手作筆記本,才恍然想起這是前往普吉島購買的紀念品,另一層置物櫃還搜到幾個貝殼製的鑰匙圈,想想若丟棄實在可惜,便興起做成牆壁掛飾的念頭,開始小心翼翼拆解紀念品,把筆記本封面剪下,將鑰匙圈貝殼取出,還有收集的瓶裝沙粒。接著拿出一張淡藍色新紙板當做底,一會拼上貝殼,一會黏上沙粒,拼貼成就一幅獨一無二的手作壁飾。

與鉗子、膠水奮鬥了幾小時,大功告成後,心滿意足地將新創作的紙板掛上白牆,讓家裡頓時充滿海味,看著壁飾就彷彿自己在藍藍海洋中潛泳,在黃黃沙地中撿拾貝殼,好像又再次回到普吉島,重新享受當下的快活與自在。不但美化了家居,也美化了心靈,看來這些紀念品要好好感恩我扭轉了他們的下場。

〈郵寄給好友〉明信片分送 書寫情意

文/柳莫(台中市)

年輕時候出國旅行總喜歡買印有當地風景的明信片,我把它們細細收藏起來做為我永恆的回憶。

但是當那一張張本該別具意義的明信片有如廢紙一般霸占了一整格抽屜。思考了許久,決定將這些原本只屬於我一個人的回憶傳遞給更多人。我開始整理,同一個地方的明信片只留下一張,其餘的便經由郵差的傳遞轉交到朋友的手中。我還記得,當寄出第一張明信片時是寒冷的12月,我特地挑選了一張馬特洪峰在里弗爾湖裡的完美倒影,給在四季如夏的新加坡工作的好友。

當象徵著回憶的紀念品趨近於飽和時,我選擇將那些回憶擴散,散及到我周遭的每一個人,不僅代表著一種紀念,更會讓彼此之間的情誼更加牢固。在很多年以後可以指著那一張張的明信片笑著說:「看,這是你去日本的清水寺、這個是英國的大笨鐘、這個是印度的泰姬瑪哈陵、這個是中國的萬里長城……」在年老記憶力衰退時,便可以藉由那一張張明信片,想起往日的情懷,閒話家常。

〈總算有人收〉樣品酒 全倒入馬桶

文/May(台北市)

我滴酒不沾,卻喜歡蒐集樣品酒,最初是為了裝飾窗台,四處蒐集可愛瓶子的我,無意間發現樣品酒無論瓶身或標籤,設計精巧細緻不說,價格也落在可以負擔的範圍,便一頭栽進了蒐集樣品酒的行列。

8年多下來,我已經累積了近上百瓶的樣品酒,擺滿超過一整個櫥櫃,直到前年搬新家,考慮到新居坪數小,收藏實在太占空間,同時兒子日益長大,要是被活潑好動的他打破也很麻煩,只好忍痛割愛。

原本打算把心愛的收藏送給有在喝酒的親友,透過通訊軟體問過一輪後,才發現親友裡酷嗜杯中物者甚少,倒是開咖啡店的表妹熱情回覆,她的文青風咖啡店需要些風格擺設,很樂意接收我的收藏。年輕人創業不易,我決定把樣品酒轉送給表妹。

記得表妹來我家領酒時,因為她只需要空瓶,我們還一起把酒全開了,一瓶接一瓶地倒入馬桶,瓊漿玉液就這樣被我們沖掉了。

〈轉變心態〉食品伴手禮 吃完沒負擔

文/灰小說(新北市)

早年剛工作,有能力出國旅遊時,抱著「難得來一趟,錯過就可惜了」的心思,確實帶了許多的紀念品回家。

小至小吊飾、鑰匙圈、隨身鏡……大至木雕工藝品、半寶石鑲嵌展示品到水晶球等。真心想不透我當初是怎麼把它們塞進行李箱。小東西的下場,東塞西塞,常在某個瞬間從包包翻出來跟我說哈囉,大的物品,因缺乏妥善的展示空間,已經被塵封到櫃子的深處去。

現在出國購物,大部分都買特色食品當伴手禮,回來與家人好友共同品嘗後,這趟旅程的儀式就算完結。即使購物,也要確保實用性,有的時候浪漫心思一來,非得買個小東西留念,我允許自己買一塊小磁鐵,回到家後,把它陳列到冰箱上的萬國地圖去,每一次開冰箱,都可以稍回味旅遊時的記憶和場景。如果還想回憶更多,就直接點開照片細細翻閱吧!那些照片,才是最棒的紀念品呢。

〈換個用途用〉杯滿為患 改當花器

文/貓子(屏東縣)

老公和我都是愛旅遊的人,幾乎每年都會出國旅行的我們最喜歡自助旅行。身為一個愛旅行的戀杯癖者,總是每到一個地方就想尋找當地具有特色的杯子,並且為每一個杯子編織各式各樣的藉口好收藏,例如:在沖繩買的壺屋燒適合喝茶、小樽買的玻璃哨子當酒杯、佐賀的有田燒是早餐杯、巴黎買的咖啡杯專喝拿鐵,又或是旅途中意外發現其他讓人心動難耐的杯子。

隨時光累積,家裡的杯子越堆越多,終於點燃了潔癖老公的抱怨。這些旅遊的紀念杯子,想轉手賣掉又有點捨不得。

幸好,平時有拈花惹草的習慣,將長時間用不到的多餘杯子轉做花瓶與盆器,透明的玻璃杯插上鮮花、讓可愛的多肉植物住在陶杯裡,若嫌澆水麻煩,就改以乾燥花搭配杯子做擺飾,隨意地擺放在家中角落,除了不時透過杯子懷念一下當時的旅遊回憶,更讓家裡與陽台的生活空間多了一份綠意與愜意,也算是讓這些紀念杯獲得善終的一種方式吧。

〈也能做好事〉捐出去義賣 一舉兩得

文/南峽(高雄市)

我只要一出國,都會先做功課,舉凡必吃、必買,盡量不要錯過。於是必吃的結果,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而必買,其實充其量也只是虛榮心作祟,只是藉此昭告天下:我出國了!讓別人羨慕羨慕,真是幼稚的我!所以買回來的紀念品,除了少部分實用或有紀念價值自用或送人外,其餘的紀念品,就有如雞肋般,真的是「食之無味,棄之可惜」,只能將其束之高閣。

因為住家的樓下,是某慈善基金會的環保回收站,有一次師姐正在整理回收物,我不經意看到許多類似我紀念品的「雞肋」,問師姐這些東西會有人買嗎?師姐斬釘截鐵地說:「有喔!我們看起來不起眼的東西,說不定在別人眼中是個寶呢!」是啊!總算替那些雞肋紀念品找到家了,於是我把它們捐給了師姐,讓他們來義賣。

師姐也會跟我分享,捐的紀念品賣得多少錢,我心裡也很高興,畢竟能讓物命延續,又能做好事,真是一舉兩得!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