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家庭親子】〈身口意三業〉與業力同行

2018/08/27 06:00

改編自漫畫的電影《與神同行第二集》,關於業力和死後審判,在農曆七月間引發話題。(資料照,采昌提供)

文/呂政達

改編自漫畫的電影《與神同行第二集》,關於業力和死後審判,在農曆七月間引發話題。

這部電影揭露3名陰間使者江林、解怨脈和德春的因緣,來自1千年前的戰爭,1千年來的恩怨和事件都凍結著,業力要等待1千年後出現第49位貴人才能解凍。但在佛法中,業力從不等人,業力就像是西方哲學家解構美術作品時所使用的「靈魂皺褶」。

佛教徒對業力不陌生,業業相報,「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都是在講業力,也有細微的分類。業是行造做的果,又是再次遇到緣境時產生行的因。西方詩人馬拉梅則說「皺摺隨著皺摺」,我們的身業、語業、意業是這樣相隨相伴的;哲學家梅洛龐帝說:「思想就是皺褶」,他稱為「靈魂皺褶」,皺褶就是差異點的重疊,也是下一個動作的開始。依據德勒茲的皺褶理論,我們每一個靈魂的皺褶,都會引發下一個皺褶,如果把馬拉梅的話改一下,「業力隨著業力」。我們則在電影看到,每個地獄也是皺褶。

《雜阿含經》中,依果報將業劃分成4種:黑黑異熟業、白白異熟業、黑白異熟業、非黑非白無異熟業。簡單的說,佛教的業是道德因果規律,輪迴是必然的結果,佛教的業與輪迴相互關聯,它們是互為因,互為果的。業即是行為。

《與神同行》的7個地獄,代表著身口意的種種不善行為,人間所不容許的行為:殺人、怠惰、說謊、背叛,暴力,不義和逆倫,在唐朝的十王圖,道教和基督教的7大罪都有類似的觀念。寒冰地獄、拔舌地獄種種苦刑雖有警世作用,漫畫和電影中,我們讀江林使者的故事,他說「沒有得到原諒,就是最苦的地獄」。依我看,其實正是如此。

讀讀《殊勝論》的這段文字:「依業有情縛,如輻附車輪。依業得榮譽,依業被束縛,依業而毀損,依業而為虐。曉知業生諸種果,何言世間本無業。」

《百業經》是釋迦牟尼佛宣說因果不虛的一部甚深經典,近年才在藏傳經典中找到。其中共有一百多個公案,涉及到比丘、比丘尼、沙彌、沙彌尼、優婆塞、優婆夷、仙人、國王、大臣、婆羅門、施主,居民、妓女、獵人等人物,具體地闡明了善惡必感善惡之果的真諦。但從現代的角度來看,有太多文明和科學所產生的業力,像是網路的業報,就是釋迦牟尼那個時代所無法預見的,或許,我們只能掌握一個原則:「縱經百千劫,所作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

在《與神同行》第一集,貴人來到的第一個地獄是殺人地獄,到了第二集,最後的審判,也在殺人地獄,莫非作者暗示著,殺生正是最大的黑業?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