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自由副刊】王天寬/沉默擠進我的房間 ──紀念Leonard Cohen

2019/07/07 05:30

圖◎阿力金吉兒

◎王天寬 圖◎阿力金吉兒

「這裡很寂寞,無人可供折磨。」

──Leonard Cohen

那天,我的臉書滿牆都是他的音樂,只要移動滑鼠,按左鍵,就有他的聲音。不用將mp3丟進播放器,不用在YouTube搜尋他的名字。更不用將手指滑過我真正的書牆,從中抽出一片CD。

聽說順序是這樣:五個小時前傳到紐約和歐洲、四個小時前傳到香港、三個小時前傳到台北,然後傳到我的房間。她說:「好像漸漸他在全世界都死了。」從未如此無處不在。

像小道消息要擠進我的房間。

我接收到以前房間就充斥著他的書、他的CD、他的黑膠。他的聲音。雖然我沒有播放黑膠的唱盤。數位時代音樂有很多形式──荒島唱片失去隱喻的力量──耳朵向所有訊號開放,有時候又顯得隱密。兩個戴耳機的人錯身而過,或許他們在聽同一首歌。他們交換眼神,沒有交換祕密。

我離開房間,把手機、mp3和所有帳號密碼留在裡面。死亡也有很多形式,我試著讓它們不那麼具體。我試著讓它們沉默。沉默卻聽到別的聲音。

我經過工地,工地不只一種聲音,在蓋還是在拆。我經過紅豆餅小販,她沒有發出聲音,太陽很大,她頭上有蓋,臉上有陰影。我經過火車站,我搭上一班捷運。冷氣很大,我半濕的汗衫沾黏胸口。

捷運行駛的聲音,四種語言的廣播聲,剎車,停止,開門關門,逼逼聲。這些我都聽到了,而你仍然沉默。像我要求的那樣,像真實的你真實不在。從耳機或音響或電腦喇叭放出的你的聲音,是一種替代物,但如今,替代物變成我接近你的唯一方式。我關掉腦裡不由自主哼出的旋律。

它們永不走音,不像你。

我回到房間,從牆上抽出一張CD。聽音樂有其儀式性,重複而固定的動作。將CD退出,放回殼內,將手裡另一張唱片打開,拇指和中指夾著外圓,食指壓著殼中心突起之處,小心拿起,輕放在脆弱的盤上,按一個鈕,看它緩緩消失在音響裡。按下播放鍵。我沒有去按。

這張唱片有些什麼歌曲,我不聽也知道,我說了你就知道。有The Future、有Waiting for The Miracle、有Anthem,還有Closing Time。有那句:「這裡很寂寞,無人可供折磨。」你看不懂中文,我就寫下你寫下的原文:It’s lonely here, there’s no one left to torture.

在你死亡的那天,我用整個房間的沉默,去傾聽你死亡的聲音。直到它漸漸具體,像你的書、你的CD、你的黑膠。你的聲音。

我再去聽你的聲音。你的聲音會在我的房間,替代成真。●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