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家庭親子】想賺錢 瘋基金要當心

2007/06/05 06:00

〈家庭理財教室〉文/阿潼 圖/達姆

現在很多家庭藉由長期投資基金,被問到最多的問題就是:基金到底要長期投資,還是炒短線就好?關於這個問題有兩派說法︰

「長期投資不會減少風險保證獲利。」

「長期投資可以減少風險增加資產。」

到底,哪一種說法才正確呢?其實這兩個說法雖然互相矛盾,卻都是正確的觀念。

<打破迷思>

長期投資 並非萬靈丹

許多人鄉愿地相信「只要長期投資就可以獲得正向報酬」,這也造就了「長期投資可以減少風險」的迷思。

做事如果不得法,結果只會越變越糟,投資也不例外,不可能隨著時光流逝而扭轉頹勢。因此若投資持續賠錢的標的,卻抱持著「放個幾年就可以順利讓財富倍增」的想法,不設停損、堅持不賣,就是深受「長期投資可減少風險」之說所害。

根據統計,賭馬約有75%的勝率,若依這樣的勝率持續不輟地拗下去,無論怎麼算,勝率只會隨著時間增長而遞減,不可能因為多給他幾年就反敗為勝。投資也是同樣的道理,會導致賠錢的投資觀念不改,永遠不可能累積財富。

例如很多人股票一買就套牢,套了幾個月、幾年之後,就開始安慰自己說:「反正不賣就不賠,當作長期投資吧!」如果不幸,買到體質不佳的股票,下場就萬劫不復了,這就是忽略只要投資(更何況是長期)就會伴隨風險的緣故。

那又為何會有「長期投資可以減少風險」的說法呢?

這樣的結論並非沒有依據,因為如果以某市場的股票平均價格和股價指數長期來看,由於體質不佳的企業會被市場淘汰,爛股票會陸續退場;剩下的多半是經得起考驗的企業股票,這些股票的股價,隨著時間愈長不斷上漲,更加帶動該市場的平均價格與指數上揚。

隨著世界各國的經濟力和國民生產毛額GDP提升,若是以國別做為取樣對象,持平來看,長期投資的投資報酬率多半可以維持在令人咋舌的水準。

<專家提醒>

交易成本 別小看手續費

台灣人喜歡短線投資,就連投資基金也普遍存有「炒短線」的心態,小賠小賺一點就急忙停損、停利贖回。

經常買進賣出,光手續費也是筆不小的支出,必須列入交易成本當中,扣除之後才是投資所得的淨利。

和海外基金手續費動輒5%相比,台灣國內基金手續費平均約1~1.5%,或許是刺激投資人動輒短線操作的原因。

現今無論是基金投信業者或是券商,紛紛調降手續費,無非是希望降低交易門檻,好吸引散戶或是更多人投入市場,甚至增加買賣次數。然而手續費愈是便宜,反而愈容易產生損失。

投資也一樣,有把握獲利才出手,有可能虧錢、或是沒把握時不出手絕對是必須練就的投資法則。

一旦手續費便宜,交易成本變得低廉,就容易聽從理專,或媒體、廣告介紹,去認購或定期定額投資某支沒有仔細研究過的基金。手續費如果昂貴,交易之前較會深思熟慮;尤其想到要將部位贖回須付出的高額手續費會蝕去好不容易賺取的利潤,交易次數便會盡量減少。

不論要長線或是短線投資,減少買進賣出,也是獲利的不二法門。

<持盈保泰法>

長期投資法則

每個人、每個家庭的狀況有所不同,很難概括而論究竟是長線、或是短線的投資方式是最好的,只要應用在實際的投資行為上有固定的報酬率,就是適合的投資法則。

只是若要從事長期投資,最好先掌握以下幾個前提︰

●分散投資

●投資標的具有實際價值與成長遠景

●投資尊重股東的公司

世界上的超級大戶,由於擅長投資和預見市場趨勢,因此熱中於集中投資在某特定市場或標的上;加上他們一出手,資本大、利潤驚人,相對地容忍風險度也高,因此若集中投資,即使看錯趨勢賠掉若干本金也可承受。

但一般人並不是大戶,分散投資仍是較佳的選擇──這並非要你將資金分散投資在各種金融商品上,股票買一點、債券買一點、基金買一點;而是將投資的區域、對象分散,像是平均分配在美國、亞洲、歐洲市場,甚或新興市場、公債等,就可以平均分擔風險。

對產業展望佳,且撇開短線波動不說,長期報酬率仍為正向的基金、股票來說,長期間持有是較好的選擇──或者不妨抱持著「需要用錢時再贖回」的信念,自行設定獲利了結的時間點。

不過金融商品的價格、景氣變動迅速,因此還是要隨時注意國際財經局勢、善設停利,多方面投資,才能持盈保泰。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