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自由副刊】【回頭曬書】
翻轉閱讀的開始

2007/06/28 06:00

◎林婉瑜

我偶爾想起一本書,在我國小時,大堂姊借我《年輕,只有一次》,陳月琴著,徐秀美圖,幼獅文化出版。

讀這本書,感覺和我從前讀的「小朋友書」(九歌兒童書房《小勇的故事》、《巧克力戰爭》等)不同,陳月琴將她在國小任教的經驗,以書信體記下,共十七篇,收信者是「如意」,廖育廉序文謂:「『如意』是假想人名,泛指那些要什麼有什麼的幸福孩子。」

她把和「問題學生」相處的經驗與不捨,說給如意聽;而實際上,這更像陳月琴自己的日記。

她的心態寬容而柔軟,書中有成人看待孩子的疼惜(我慢慢發現,他們信任我,是因為我沒有帶藤條示威;我沒有寒著一張臉去上課;我沒說諷刺的話去傷害;我沒有打他們耳光……),卻也有作者自己的稚氣(我這才明白,人類原都是無法用瀟灑來釋懷所有的不如意。/那天我一定碰著什麼不順心的事了。出了火車站,也忘了搭公車回家,就一路失神地走……)。

作者記下纖細的心理掙扎,竟引出國小的我豐沛的同理心。國小的我已想得很多,知道生活沒那麼多理所當然、沒那麼多快樂,總是得不斷學習、不斷調適,才能度過,那些過不去的時刻。

那段時間,只要我在報刊上看到徐秀美的插圖,就會想起本書封面:頭髮齊耳的女子,側目注視一隻透明塑袋裡的金魚,金魚就似那些稚嫩、容易犯錯的學生,女子嘴角上揚,神情彷彿是關注和理解。

而今,這個作者消失了,徐秀美的插圖也極少見到。我仍記得這本書,因為它開啟了我不同的閱讀方向,我離開小朋友書的行列,找文學書來讀,跨進更成熟的閱讀領域。

而今重閱這本書,從中獲得的感想也不同以往。

24小時被小孩綑綁的我,慢慢地來到了一種年齡,漸漸地喪失(也獲得)一些東西,我已確實體認到:自己的年輕歲月只有一次;而稚弱孩童的成長,也只有一次。如何適切地與孩子相處?我和陳月琴一樣,都有生澀的摸索和不夠自信的時候。

我想我們都需要「遇見」這樣的一本書,一本讓你覺得,和從前閱讀經驗不同的書,也許它就是翻轉閱讀視野的一個開始。●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