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自由副刊.王丹專欄】 與「前浪」浪在一起

2020/08/19 05:30

◎王丹

◎王丹

現在網路上流行一個詞叫「後浪」,這當然是來自於「長江後浪推前浪」的句子。按這樣的語境,已經年過半百的我,雖然心不甘情不願,但是必須,也只好,悻悻然地接受「前浪」這個稱呼了。好在我覺得,「前浪」至少比「前輩」好聽一些,至少還有一個「浪」字,留了一條隱喻的青春的尾巴。不過,我也經常想一個問題,那就是:「前浪」與「後浪」到底要怎麼相處?

我想首先是要面對現實,接受「後浪」比「前浪」優秀的地方。社會在發展,各項技術在進步,「後浪」們得天獨厚,比「前浪」更能與時代相融,甚至可以讓我們望洋興歎地在社會的海面上「衝浪」,我覺得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要是反過來,一代不如一代,那才是反常的事情,令人悲傷。所以我們這些「前浪」大可不必吃醋,連內心吃醋都不必。舉例而言,我也曾經是一名政治運動上的「衝浪少年」,還一頭衝進了監獄;但論起「衝浪」技巧,我必須承認,我確實不如黃之鋒。今天的香港,已經是紅色恐怖的世界,黃之鋒隨時有被捕的危險,但你看他的臉書,可以說談笑風生,且依舊有飲食男女的內容。這份淡定的心境,回想起來,三十一年前的我並不具備。那時候的我,除了慷慨激昂就沒有什麼了,一點都不放鬆,這確實不如黃之鋒,不服不行。

第二,「前浪」們已經德高望重,但在跟「後浪」的接觸中,應當平等相待。其實,不管是「前」還是「後浪」,好歹也都是「浪」,本來就沒有太大的差別,何必因為自己年齡大一些就擺架子呢?「平等」,其實也包括心態上的平等,如果你的平等加上一些前提,那就不是平等了。最考驗「前浪」的平等觀的,就是當「後浪」對「前浪」並不是那麼畢恭畢敬,甚至有時候沒大沒小的時候。前不久,蔡英文說民進黨的傳統就是青年幹部在黨內「沒大沒小」,我聽了心甚有戚戚焉。我在大學教書的時候,周圍的那些「後浪」們(現在也變成年輕的「前浪」了,真令我幸災樂禍!)把沒大沒小發揮到了極致,但我真的不會生氣。如此對我,說明對我平等相待,我只有竊喜,豈能不爽?如果他們對誰都很有禮貌,唯獨對我大呼小叫,那我要跟他們拚命(學習傅斯年),問題是他們對待同輩也是這樣。他們在人生的這個階段,就是這個樣子!

最後,我覺得做為「前浪」,要接受「後浪」的嫌棄。有一位我的「前浪」,曾經也是風雲一時的理論大家,現在年過七十了,仍然對於爭辯問題充滿興趣。他發表的一些觀點,說實話連我都覺得有些不接地氣了。當然這是無可厚非的,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思維方式和敘事語言,在「後浪」的眼裡,「前浪」一定是過時的。但我這位「前浪」老師從來不在乎年輕辯論對手的嘲笑甚至不屑,仍然積極地與「後浪」們爭辯,討論,耐心地解釋,完全不會因為「後浪」們的嫌棄而動怒或者放棄。其實,做為「前浪」,這樣的心態也是自信的表現吧。在我看來,我們「前浪」剩下的東西不多了,要是連自信也沒有了,那就徹底「浪」不起來了。

俗話說,「長江後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灘上。」做為「前浪」,我可不想死在沙灘上。我們還有很多的事情要做,包括推一把「前浪」,讓他們「衝浪」的姿勢能夠更加瀟灑。或者,可以跟「前浪」浪在一起。●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