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自由副刊】一樣米,飼百樣人

2007/07/11 06:00

◎文曄

台灣諺語說的好,「一樣米,飼百樣人」。有人希望上山,有人希望下海,即使是兩個同樣希望上山的人,目的也不一定相同,下海也如此。上山有的是為造林,有的卻是要伐木,有的是要研究樹木花草與昆蟲,有的是為了健康因素或欣賞景色而登山,所以同一個行為,意向目的卻不一樣。下海有的是為了捕魚,有的是為了航海運輸,有的是為了游泳或使用各種器具戲水,也有為研究海域或海底資源的學術行為。真是同樣的上山下海,其動機與目的卻是各式各樣,且不一定是單一目標。

最近一位青年,獨自划著「獨木舟」從菲律賓經過巴士海峽,花了27個小時,一股作氣,划了780公里的距離,最後終於平安如願地到達花蓮港。這位日本青年辛苦冒險在汪洋的大海中,獨自划著獨木舟,既無任何報酬,又非如政治人物競選,能得到政治權利或社會地位,完全是興趣及想探索大自然奧妙的心理。這是人生求生存以外的好奇,既勇敢並且為了達成目標而努力,不計犧牲冒險。但,其實也有凡事斤斤計較、唯利是圖的人,既不肯為公益犧牲又自私。

最近「人類文明探索關懷協會」主辦、以風帆為主要動力,名為「天堂鳥號」的仿古獨木舟,自5月由印尼出發,經由菲律賓,再回到台灣的花蓮與基隆,然後經日本的的石垣島、沖繩、長崎,而於7月15日抵達名古屋,參加其開港100週年的紀念儀式,總航程約6000公里。該仿古獨木舟,是印尼曼德族用其幾乎失傳的傳統造船技術,打造的一艘弦外浮桿帆船,其所需材料及帆桿都取自其附近自然環境之木、竹、藤(蘿藤)等。這艘天堂鳥號仿古獨木舟,是將直徑1.3公尺巨木削成16公尺長、0.8公尺寬的獨木舟,加上弦側板,做成全長17公尺、寬1.2公尺、高度1.7公尺的船殼,最後再與船殼成直角的位置裝上弦外浮桿船帆(12-13公尺),在將前端裝上由硬木根加工製成之強韌把手,及為浮力之竹片(直徑20公分),以完成船體。對「弦外浮桿船」不厭其煩地介紹,是因為一般原始的獨木舟容易翻覆,為增加在大海上航行的平衡,在舷左右雙邊各以支架連結浮板,提高獨木舟的穩定性。這次航行的就是南島語族海上重要交通工具的「舷外浮桿船」。

這船長17公尺、寬1.2公尺(含舷外浮材有13公尺)、高1.7公尺的小船,航行成員有日本、台灣、英國各一人及印尼三人,共計六人,從5月1日至7月15日,每天的三餐、洗澡、衣服的換洗、排泄等不知要如何處理的難題,令人感覺好奇。尤其為何願意忍受不便,辛苦來做這種冒險航行之事。正是說明了「一樣米,飼百樣人」的真諦。●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