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家庭親子】〈新三國樂活主義〉都市叢林戰 安全第一

2007/07/17 06:00

文/胡芳芳 圖/達姆

暑假又到了,正是要擔心兒童安全問題的時候,我們提供給孩子的成長環境,孩子的感受如何呢?

兒童福利聯盟執行長王育敏在「2006年兒童人權調查報告」發現,在孩子的感受中,兒童人權的平均分數只有71分,勉強達到乙等的水準。但是基本人權的6項指標中,竟有3項指標不及格,其中最令人擔心的是在孩子的認知中,生存權的保障竟只有49分,有七成以上的孩子擔心被壞人綁架;超過一半以上的孩子覺得家裡不安全,擔心在家裡陽台摔下去;四成六的孩子時常心情鬱悶。

「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黑暗的時代;這是智慧的時代,也是愚蠢的時代……」《雙城記》裡的名言正是現在的寫照。身為父母的我們,面對社會的劇變,你的感受又是如何呢?或許會怵目驚心,一方面緬懷小時候的歲月靜好,一方面憂心孩子身處現代社會,不知如何面對光怪陸離的各種現象。是我們保護孩子太過,讓孩子失去能力?還是根本不相信孩子有能力應變?意外、性侵、詐騙、綁架時有所聞,如何保護孩子免於危險,應該是父母最關心的話題。

我認為,愛孩子不光是上才藝班,學英文、補作文,還要教會他如何保護自己,給孩子最需要的「安全教育」,放心讓孩子快樂成長!

咱們的老祖宗,早在二千七百多年前就說過:「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恰好為所謂的「親子安全教育」下了最好的註腳。

<專家出擊區>安全教育 先懂兒童心

犯罪學博士、中央警察大學教授黃富源指出,實施兒童防範教育時,有以下幾點特別要注意︰

1.首先強調你對孩子的愛

與孩子談防範教育,勢必觸及犯罪事實,為減少兒童的恐懼感,當親人在教導孩子防範犯罪的知識時,一定要強調實施者對孩子的愛,進以說明孩子在他們心目中重要的地位,而告訴他防範教育的原因就是因為「愛他至深」。

2.肯定社會上好人多於壞人

不要忘了孩子仍在成長階段,我們的防範教育不能造成他們人格的負面影響,甚而使他們對社會產生不信任,要肯定社會上好人仍是多於壞人,舉出平常他們熟悉且對他們很好的人為例子,以強化他們對社會的健全慨念。

3.點明防人之心不可無

要說明社會在許多的好人之中難免摻雜了一些壞人,也因此確實有一些小孩被壞人給拐跑了,所以防範教育是十分有必要的。

4.語調要緩慢、清晰而平和

切記不要急著要在很短的時間內想要傳授所有的防範知識給孩子,急切的語調會破壞祥和的教育氣氛,而將焦慮的情緒傳染給孩子。

5.不要使用威脅恐嚇的方法

傳授給孩子安全教育,因涉及犯罪本來就帶有恐怖的色彩,實施者應該盡量淡化進行過程中對孩子的不良影響,不能使用恐嚇的手段,以免孩子受到傷害,未蒙其利先受其害。

6.使用孩子的語言

孩子有孩子的語彙,平常即應注意。並為免於傳輸因誤解而產生的錯誤資訊,傳授者必須不厭其詳地與孩子溝通、澄清彼此所使用語言的真正意義。

7.澄清「壞人外表看不出」的觀念

提醒孩子,要判斷一個人的好壞不是從他的外表而是從他的行為,要注意當附近沒有大人,小孩一個人獨處時企圖要接近他的人,或是給小孩一些餅乾、糖果並要小孩跟他走的人。

<家長省思區>誰讓孩子失去生活能力

身為五年級的我們,面對成長在都會的八年級小孩,常在想他們到底是幸福還是不幸福?一生下來就是電腦時代的e世代孩子,身處都市叢林,他們離開了土地、離開了人群、生活範圍不再雞犬相聞,而是出了一個框框,又進到另一個框框,每天周而復始的生活圈:家庭—學校—補習班,圈住了大人,也圈住了孩子,置身安穩的舒服圈,也圈住了生活能力,我們變得只習慣在這些地方出入,出出進進、進進出出。

長此以往,沒有新奇感,因為環境與人都大同小異,久了就疲了,對人與環境的感知被制約了,後來就麻木了,不知如何分辨安全與危險,好人壞人也分不清,生活中缺乏變化的驚喜,無法培養變化的能力……,到了週末假日,難得往郊外走,人人在車裡遊車河,還是縮回家裡的被窩最優閒……。

是我們改變了世界?還是世界改變了我們?我真的很納悶,臺灣孩子對生活環境的高度不滿意,和我們大人只汲汲於加強功課能力,太少注意生活能力、體驗大自然有沒有關係?

如果你想讓孩子天賦的生存能力越來越好,就請先教會他們,做一個懂得在人與生活環境中優遊自得的人。

(作者為大好書屋總編輯)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