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家庭plus】〈身口意三業〉和恐慌症共處日子

2020/12/21 05:30

圖片提供/陳佳蕙

文/呂政達

在那漫長的時日間,她罹患了恐慌症,對她身邊的家人是種煎熬,對她也是。

她其實是極好面子的人,待人的禮節上有些小差池,都讓她感到介意,這可能也是她那段時間罹患恐慌症,一個說不出口的祕密。因為,對恐慌症患者而言,針對她討論到那麼細節的東西、質疑她,都可能引發更多的恐慌症狀。

那段時間,兒女將她從南部接到台北住,同時到某間醫院參加團體治療。當事人陸續到達後圍著圈坐著,關起門,輪流講各自的恐慌。她才知道,原來恐慌症並不是她一個人獨有的,在互動裡有辛酸也有遺忘,就像《心經》那句「顛倒夢想」,那群在座的人,他們的生命所無法做到的只是那句好簡單的經文:「無罣礙故,無有恐怖。」

所以,恐慌症的當事人都是因為「心有罣礙故」嗎?她跟精神醫師說:「我們就好像是一群坐錯位置,講錯話的人。」在團體治療裡,精神醫師鼓勵他們「換個座位坐」,把自己換做其他人的角色來發言,試著用他人的角度來解讀恐慌症,於是,在這個彷彿是禪的治療過程裡,恐慌症當事人設想出了許多「放下」的解方。

精神醫師和她長期晤談,指出她的內心癥結在於好勝和完美性格,她過度在意別人的看法,即使一個人獨處,好像她生命裡所有的眼光都還在監視著她。精神醫師用一句話逼問她:「妳不必活得這麼累。」她好勝的性格跑出來與醫師爭辯,一點也不承認她是這樣的人,恐慌症就好像是好勝心撐到了極點的併發症,但是,人的生命其實就是這麼的脆弱,這麼的無助,這麼的需要相信自己是脆弱的。

在那漫長的日子裡,兒子陪她去郊外的小寺朝拜,目睹早課的禮儀。她想起自己剛結婚時,回娘家,從小就認識的法師已經垂垂老矣,教她念誦〈佛母準提咒〉,「妳以後會遇到害怕的時候,會有心理過不了關的時候,那妳早晚都念準提咒,佛母就會在妳身旁,保護妳。」

準提咒是佛門早晚課十小咒之一,在台灣民間相當盛行,有時候她會想起,但大半時間早已遺忘。現在,是祈請佛母眷視的時刻了。她想起來就念,默默念,慢慢地念,沒有告訴她的精神醫師,或許是想心裡存個依靠。一個自古傳來的咒語,是她的,也是眾人的。

度過那和恐慌症共處的日子,靜夜,當黑暗襲上心頭,感覺一個人徬徨無助,就從這一段小小的咒語,祈請心靈遠離顛倒夢想:

「稽首皈依蘇悉帝,頭面頂禮七俱胝,我今稱讚大準提,惟願慈悲垂加護。」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