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家庭親子】〈婚前101〉想結婚? 先去上課!

2007/08/01 06:00

文/蘇惠昭

想婚了嗎?等一下,有一個數字可能讓人倒退一百公尺:2006年全台有142669對新人辦理結婚,64540對離婚,結/離婚對數比攀升到2.21:1,這使得台灣離婚率成為全世界第三高,僅次於美國和瑞士,而離婚夫妻中有31.02%結婚未滿5年,「這『5年未滿離場』的婚姻,意味著『裂痕其實在結婚以前就存在了』。」台灣愛鄰社區服務協會顧問,台北靈糧堂輔導中心牧師盧俊文這樣分析。

婚前的裂痕不可能因為一紙婚約就憑空消失,然後兩人手牽手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通常在幸福快樂的蜜月期結束後,婚前就隱藏在愛情裡的裂痕便緩緩的,一點一點的現形成為看得見的實體存在,主要是因為差異性所造成的裂痕。

婚姻專家研究發現,夫妻的差異越小,「友誼」越深厚,婚姻的滿意度就越高,換句話說,「同病相憐」型的婚姻比「天地互補」型的婚姻來得堅實可靠,然而情人眼中看不見「差異性」,不知道這將成為婚後馬上要面對的問題。一個人所在乎的,另一個人毫不在乎;一個人認為無關緊要的,另一個人覺得事關重大,或大到如表達愛的方式、處理衝突的態度,或小到如睡覺時間的不同、電視頻道的爭奪,婚後必然面對的種種,都可能成為扎破幸福汽球的一根刺。

幸福有時候像汽球一樣脆弱,有時候又像大樹一樣堅實。曾經有一對夫妻在婚前到愛鄰協會上輔導課,他們已經交往12年,但直到透過上課才表達出真正的想法,也才發現彼此的差異,因此狠狠吵了好幾架,最後還是結婚了,也有了一個四歲女兒,但同樣的狀況,也有情侶因為看見了無法克服的差異性而決定分手,天涯海角,再去尋找一個適合自己的人。

婚姻是最複雜的人際關係,天真的以為它再簡單不過的人,到頭來都會被打敗。

<婚前準備>3科目必修 婚後更幸福

一對戀人上門拜託牧師證婚,卻碰到一位搞怪牧師,除非這對準新人通過一連串震撼教育,不然就拒絕祝福他們永浴愛河,這是喜劇電影「結婚糾察隊」的故事,螢幕下觀眾笑成一團,卻終究迴避不了一個嚴肅的問題:結婚需要執照嗎?如果需要一張執照,那麼準新人到底要通過哪些測驗,才能夠過關?

婚姻問題如野火燒不盡,沒有人有能力追著問題跑,疲於奔命的滅火,所以「預防勝於治療」永遠是對的。堪稱台版「結婚糾察隊」的愛鄰協會從1992年開始便有系統的開辦「婚前輔導」、「婚前準備」課程,主要是以4週的時間,「預習」婚姻中40年可能會發生的問題,這將成為往後穩定婚姻的力量。

根據愛鄰的調查,學員最需要課程的前3名為衝突化解、家庭分工、家庭理財,重要性不亞於選禮服、挑蜜月地點和布置新家。預不預習有關係,國內外研究已證實,婚前參加過預備課程者,婚後有較幸福美滿的家庭,而處理衝突及經營婚姻家庭的能力則提升了30%。

以愛鄰最新一梯次的「婚前預備101課程」為例,講師將會針對「個性風格對婚姻的影響」、「家庭預算」、「婚姻中的溝通密碼」、「原生家庭與內在自我形象」、「解析婆媳之間」等議題發表演講並進行討論。

選修課:婆媳問題 別來破壞

「婆媳問題」屬於台灣婚姻關係中獨特的一環,但已非傳統認知中的「婆婆苦毒媳婦」,愛鄰發現,現在的婆媳之間存在著一種新的緊張,「媳婦害怕婆婆不好相處,婆婆害怕成為惡婆婆」,婆媳之間則夾著一個「不知道自己的角色有多重要」的男人,若要預防婆媳不合,恐怕需要即將成為夫妻與婆婆的人一起上課,共同學習。

愛鄰也提醒一個婚姻中的關鍵字:界線。夫妻之間的界線,婆媳之間的界線,要畫出那條界線,沒有界線,介入對方太深的關係終將成為啃蝕婚姻的壞細胞。

<婚姻實景>婚姻 就是過生活

「婚姻是什麼?」盧俊文問。「過生活!」他又接著回答。

這個答案通常會讓毫無防備的人嚇一大跳,彷彿一針刺破所有對婚姻的想像,內心的某個地方痛了一下,伴隨著細小的破碎聲。

愛鄰協會有一門「別無分號」的深度婚前輔導課,台上授課的是盧俊文和他的妻子唐代豪,上課地點就在他們家客廳,也就是「家庭現場」,夫妻講師以對話的方式呈現一對彼此了解、欣賞又各自獨立的夫妻互動,讓學員具體看見「婚姻實景」,而非浪漫的樣品屋,曾經有一位學員在上課中流下淚來,「因為我從來沒有看過夫妻可以這樣說話」。

婚姻就是過生活,生活中有大大小小的問題,婚姻也一樣,天下沒有沒有問題的婚姻,這就是婚姻的實相,所以二十多年來盧俊文始終強調一個核心觀念:「健康的身體也會有生病的時候,但生病是偶發的,終會痊癒,我們要追求的是一個健康的婚姻」。

婚前準備,它真正的意義,就等於為自己預約一個健康的婚姻。

深度輔導課:家庭現場 讓你面對現實

現實中的婚姻似乎都太沉重,太負面,婚姻學家曾經隨機調查100個人,其中只有5個人說他們願意擁有和父母一樣的婚姻,盧俊文因此「發明」「家庭現場」這樣的上課模式。

但十幾年下來也只訓練出另外3對有能力一起上婚前輔課的夫妻講師,每一年可以深度輔導的準夫妻不超過60對,雖然追不上節節高升的離婚率,但「能做多少就做多少」。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