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自由副刊】 郭強生/作家命

2021/09/19 05:30

圖◎阿尼默

◎郭強生 圖◎阿尼默

偶爾需要接受採訪,尤其是出書後,這是寫作之餘每個創作者都要學會適應的另一個工作項目。如果是逐字稿的Q&A那還好,否則最後成了一篇什麼樣的訪稿,往往不在自己的掌控中。受訪之後總有數日不安:自己究竟是否表達清晰?對方是否抓到重點?說到底處,會有這樣的焦慮,根本問題出在我自己。

就算要求先有訪綱也幫助有限,許多題目會讓我想大喊一聲:「如果能用幾分鐘就講清楚,我又何必要去寫一整本書?」也發現自己經常會離題,只要訪問者坐在面前一味地點頭不出聲,我就會開始緊張地想填補時間的空白。虧我還做過七年的廣播節目,入圍過六次金鐘獎(也槓龜六次),但我還是比較喜歡當訪問者勝過受訪者。

真的不太會描述自己的作品,正如同從來都不會在課堂上提起自己的寫作,以及我的編輯永遠不知道,我下一本會交出怎樣的書稿。

但是2020年出版的《尋琴者》,讓我從來沒有因為一本書而接受過這麼多的採訪。

書一上市便遇上疫情,我希望讀起來會像在聆聽一首鋼琴奏鳴曲的這部小說,若在人心浮躁歌舞昇平的平日,大概會被嫌情節不夠刺激或筆法過於簡素,但是意外地,它卻在讀者群與評論界中發酵了。開始遇到愈來愈多像是這樣的問題:「你為什麼會想寫這樣的一本小說?」「你是什麼樣的情況下有了這樣一個靈感?」

好像跟靈感無關,我想告訴對方:就是一個四十歲的禿頭男人跟一個六十歲剛喪妻的男人,他們都因為心中放不下的一座鋼琴而走上一起出發的尋琴之路。那個四十歲的男人是我,那個六十歲的男人也是我。還有其他的幾個配角們,都是我人生不同階段的切片。這算靈感嗎?每個人都曾有過那種經驗不是嗎?被某個遺憾絆住?

起初還有耐性從我去紐約念書時,常去林肯中心聽音樂會說起,但是這些零碎的細節也跟靈感無關。我愈來愈抓不住類似問題的重點是什麼,被問了太多回,後來的回答竟然變成:因為我已經寫了四十年,是前面所有寫過的作品帶領著我來到了這一本。其實沒有比這個更誠實的答案了,但是年輕一代的記者沒幾個讀過我昔日的小說。出版社於是建議由我自己來編選一本小說精選集,做為盡在不言中的回應。

《甜蜜與卑微》最後長得也不怎麼像一本精選集,因為收入的十五篇小說,既未按年代順序,也未按主題分類。打散了創作年分,重新錯落串起如同一部新的長篇,就差沒在書封加註使用說明:「請勿跳讀,要依目次順序。」

當中收錄從1981年的〈作伴〉到2017年的〈罪人〉,它們竟然毫無違和地承接呼應成為一本「再創作」,這只有一種可能的解釋:我的文字就是我的人生,關於我如何成為現在的自己。全都是關於那些如果不寫,其實就可以裝做不用面對或否認存在過的傷口。

總是要等到十年或二十年過去之後,現在記下的,都是在心裡醞釀了半生的。我了解傷口所有的變化,就如同觀察著一座座曠野中的岩堆般,看著它們在飛砂走石的長年吹拂下風化的過程,有的碎裂崩塌,有的卻在某一年,終於具體成了一座雕像的樣子。

《尋琴者》亦然。那是數不清的獨處片刻、一次又一次在無助中節制著不讓自己崩潰的努力、還要加上里赫特與拉赫曼尼諾夫的琴聲,最後結晶出的一個「情」字。

寫與不寫、留還是不留、愛抑或不愛之間……人生中總是要不斷面對這樣的選擇。對我而言,它們最後難以分割,全都指向同一個核心。朱天文在談《尋琴者》時這樣形容:「從《作伴》開始,書名都點題了,好孤獨的人,試著去與一個又一個孤獨的人作伴。」

會一再出現這樣的主題,彷彿是今生今世的註腳,不論是做為一個作者,還是一個像我這樣的人。

依然是夏日漫漫裡的防疫。明明是2021年,電視上實況轉播的,卻是2020年的奧運。

疫情持續造成的延宕,讓地球上最受矚目的運動賽事有了奇特的弦外之音。為什麼大家都好像沒察覺哪裡不對勁?每位選手今年的狀態怎會與去年相同?如果發生在去年,這些名次一定會有變化吧?這場競技的結果還能算是公平嗎?

手機響起,朋友傳來桌球國手莊智淵說的一段話:「其實外人不會了解,贏一場比賽和輸一場比賽所獲得的,其實是一樣的東西。」

並非體育迷的我,突然被一種生命之間彼此的映照深深打動。沒想到我們都在做著相同的事。

該如何教看球的球迷忘記賽場上的輸贏,讓閱讀文學的讀者不期待happy ending?要多少場吞敗的累積,才能體會出自己仍想要留在球場上的真正理由?要多少年在未知與空虛中的探索,才終於發現刺穿了那不可說的核心本質,其實是為了與自己和解?

電視畫面中的觀眾看台區空空蕩蕩,我也索性關掉了播報員的聲音。

不要告訴我誰的最好成績紀錄為何,誰又超前了誰,還有目前的積分排名是什麼。我不需要那樣的干擾,連以往一面面為自己國家選手加油而揮舞的國旗都嫌多餘。

就像同樣的曲目在音樂家不同的人生階段,每一次的演出都只是一種生命當下的悸動,我看到的不再是運動競技,而是一個個年輕的孩子正在預演著他們的人生。

無聲的螢幕上出現不知是哪國的跳水選手,在跳板上就定位。

特寫鏡頭捕捉住他躍入池前的最後三秒,只見他屏息的臉上流露出的不是自信光采,而是努力專注想要排除所有雜念,從緊繃到放手一搏,全部赤裸裸地展現在攝影機前。生命力爆發前的片刻孤獨,有一種莫名的似曾相識。

彈起,翻轉,直落,飛進如天空的水面。

我縱身一躍,下一秒潛進了文字――那屬於我的命運。●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