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自由副刊.第十七屆林榮三文學獎.小品文獎得獎作品輯10之7 】劉亦/逃逸速度
◎劉亦
◎劉亦
「逃逸速度指的是一個物體逃離另一個物體的重力場,所需要的最低速率。」
●
2006年,給冥王星。
媽離婚後帶著我和妹妹,成為一個多眠的女人。我記得哪一階樓梯踩下去會嘎吱叫,同學來玩也躡手躡腳,我回頭提示他跨過那一階,壓低聲音解釋:「我媽在睡覺。」她起床時可能惺忪地笑,像經歷很美的夢。晴天。或沉著臉,陰天。或癱進沙發嚶嚶哭泣,雨天。或衝著我們倆一頓暴怒,掄起衣架就打。大雷雨。
媽真的沒有這麼差,她只是病了。但我們並不知道。
我只是受夠充當家屋的晴雨計。那一年把自己關在補習班,看著模擬考的成績愈來愈穩定,我知道倒數計時就要結束,我知道只要我的速度夠快,就能夠離開此時此刻。我可以乘著夠高的分數離開這個家,這座小鎮,降落到我嚮往的城市。
那一年夏天冥王星被除名,跟我一樣逸脫了軌跡,產生了裂變。
●
「是我不夠好嗎?」
「怎麼可能?」
「那是你還沒準備好嗎?」
「都不是。等你回來再說。」
「我就在回來的路上啊。還是已經有正宮了?」
「賓果。」
聽到他的實話,僅僅難過了一秒,然後想,這沒有不好。談戀愛十幾年,我還是只敢寄居在這樣的「非關係」。在短兵相接的親密關係裡,我的缺陷必然暴露無遺。但在這裡,和他之間橫亙著一個人,彷彿一整個宇宙的距離。既是緩衝,也是路徑。苗頭不對,可以撒腿就跑。
十幾年來躺過陌生人的床,有陌生的鼾聲,陌生的房間沉在黑暗裡嶙峋起伏。偶然車燈經過,閃耀一瞬之光。但夜這麼長,我要趁天亮前離開這裡。像童話裡的孩子留下麵包屑的痕跡,一道逃逸路徑。
●
Fernweh。初讀便愣了好久。德文,直譯是渴望遠方。曲折一點,是對未曾遊歷之地的思鄉之情。我認為更宜解是「生活在他方」,生活做名詞:真正的生活永遠在別的地方。但那其實是一道海平線,不可能真的抵達。
●
媽從戰地島嶼如同逃難,跟著她的父母全家待在鐵殼船的艙底,呻吟混著啼哭,踐踏一地穢物。她不知嘔了第幾次,口中猶有黃膽的苦味時,聽見有人喊:「看到台灣了!」她如獲至寶,踉踉蹌蹌跟著眾人到甲板,船的上浮仍令她暈眩,但她說:我永遠不會忘記那一幕。
夜的港口輝煌如白晝,絢爛如夢。那是被她丟在身後,燈火管制、被黑暗深深裹覆的故鄉不可能得見的畫面。
從那以後只要媽落淚,我就想告訴她,速度再快一點,就可以脫離此時此地。或者一切倒流,回到你烏暗的故鄉;一切從未發生過的無傷之地。
直到把她的骨灰帶回故鄉的大海,我們已橫亙著整個宇宙多年。我羨慕到幾乎起了恨意。她畢竟是我們之中,成功逃逸的那個。 ●
【評審意見】
洞澈現實 ◎石曉楓
在有限篇幅裡容納了三條逃逸路線:家庭關係的逸脫、情感關係的閃躲,以及最終生命的永遠離席。作者對現實的洞澈與冷然,俱現於字裡行間。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