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自由副刊.書與人】 我必須要用另外一種口吻 - 林楷倫談《偽魚販指南》

2022/04/08 05:30

拿著皮刀魚切鮭魚的作家/魚販林楷倫。林楷倫散文集《偽魚販指南》。

專訪◎曾谷涵   圖片提供◎林楷倫

與素未謀面的作家林楷倫(1986-)相約在台中老工廠改裝的新潮咖啡館,正當我在地圖與建築物之間疑惑,他從路口冒出來,把不得其門而入傻傻的我領進去。一個瞬間感受到對人的試探與解讀,好像就是他從小在市場打交道的江湖歷練,也是創作書寫人物的核心要素。近兩年以小說屢獲優秀的文學獎成績,其實在那之前文字作品已受到青睞,散文集先在計畫中了,只是要寫什麼,仍在等待一些契機。

延宕的叛逆期,或是對的溝通語調

《偽魚販指南》的篇章常見到從對話拉開場景,用人物動作建立敘述基調,種種看似小說的筆法寫下真實生活的所見所想,充滿個人內心的坦白與自我揭示。過去林楷倫曾在接受訪談時提到對於「親情」仍有所迴避,之前連自己的職業身分都不曾成為題材,在這兩年有了轉變。他不諱言寫小說是更赤裸的展現,把自己一刀一刀切碎,用以塑造出各種角色,讓內心的沉重與恐懼被看見。而散文可以是更外在的輕鬆搞笑的自己,但「家」這個困難的主題卻是終究要面對的堅硬,在〈貴人與小耳朵〉、〈冰箱〉等篇章裡與嗜賭父親帶著劍拔弩張的氣氛,都有坦誠的積怨和控訴意味。

經過文學獎與媒體的曝光,得到一些鄉親的反饋是「你不要再寫那些東西了啦」,卻因此確立了直視這一切的心境。「既然你這樣說,那我就來好好寫。」寫作帶有復仇的功能,表面上是曾經沒有假日不上暑期輔導都在魚攤工作的少年終於來到叛逆期,內裡則是原已失效的溝通找到另一種可能,甚至是對已歷經惡言相向的父親卻仍留守一些關切的提醒,而文學也許就是最剛好且正確的口吻,同時也告訴讀者那些決斷都有許多不捨藏在深處。

魚之占卜,或是幽微的人性覺察

寫作與生活,也起了化學反應交互作用。忙碌、工時長與日夜作息不協調影響了身體健康,所以有〈魚販孕事〉一篇為了求女求子而不得不求醫的歷程,雖然像是喜劇小品一般在房間、中醫診所與魚市人物之間的各種逗趣過招,舞台底色則難免是辛酸。有了兩個小孩以後,與他們的交流是小孩說:「爸爸回來都一直在睡覺。」於是決意把自己的工時減半,也抽掉其他的生活娛樂,讓寫作成為更彈性運作的副業。寫作也可以是娛樂嗎?在他的字裡行間總有許多纖細的心思與觀察,例如邱伯「護腰上黑色的魔鬼沾卡了毛球與鱗片」(〈職業病〉),或是〈偽裝魚販的指南〉裡一身詳實配備,生動的心理與技術武裝教學,還有〈切掉魚頭〉中與顧客的幾句對談、動作細節,就可以幻想出一場藏滿潛台詞與人物張力的家庭戲碼,完全感受得到寫作者樂在其中。

還有一篇最洋洋灑灑的〈魚之占卜〉,起始於「只想當個知道客人想吃什麼就配什麼的魚販……透過我所看到的客人模樣,給出每日『魚』勢」(〈東港現流〉),經驗累積屢試不爽而發展成個人絕學。藉由你的飲食習慣與衣著日常進行分類,跟著是與否的回答找到你的專屬魚種,而且裡面沒有太家常而毫無驚喜的肉魚午魚,都是有特殊生活習性或身價不凡的狼牙鱔、紅喉、小甘鰺……才足以為你占卜出鮮明的個人特質。看似諧擬當今流行的人類圖與十六型人格這一類人們深入淺出或娛樂或用心鑽研的自我分析,但有充實的科普魚類知識又不無道理對照出各種人的心理狀態,文章中還有家人朋友像是書中人物的賀歲片一樣都來玩一輪的樂趣,讓人也躍躍欲試,真的準嗎?

旁觀者,或是不輕浮的視角

曾經顧慮自己所寫的東西會不會是在消費身邊的人,但他後來更深刻的體悟是,當有外人進行市場走讀但感受卻可能是有偏差的,那是生活形態與社會階層不同造成的隔閡與誤解,以為這些職人專心致意的艱辛賺食都有其不得不如此的遷就和無奈,「哪有!他們比你想像的快樂多了!」這是林楷倫覺得必須有人出來說的原因。

若說文學是碗箸口腹之間流轉的鮮美,他也執意要讓大家看見下鍋前的濕與腥。而自己身在其中,並無意圖為他人代言,也不可能去修飾每個生猛的角色形象變成政治正確的符碼。在魚市這個充滿異性戀男人的世界,我們多次讀到作者以女性為主角推敲事情的旨意,因為市場裡彷彿有另一套男女平等的社會法則,這在〈背骨仔〉與〈女人魚攤〉等篇章裡都有所著墨,而他的不介入與不批判其實是帶著慎重的眼光,一來身為三代魚販的年輕一輩他還是市場裡的「阿弟仔」被人照顧,根本談不上有置喙的餘地,她們也從非隱忍或被蒙蔽,而是霸氣地掌握著自己的主導權。二來是都有遭遇過「軟爛的男人」的經驗並且從中成長而能感同身受。我們都有故事,或許寫下來的只是表層生活,但那是從自己身心出發的田野調查,讓讀者能入戲且沉浸於開放式的反思與哲理中。

想像的朋友,與寫作的自信

「總覺得自己能寫,但到底到什麼程度,能出版嗎?」有過這樣的不確定,後來漸漸在「想像朋友寫作會」得到調適,這是林楷倫時常掛在心頭充滿感謝的一群人。交友圈有異溫層,寫作變成被調侃的一件事,不少寫作者可能都面對過這難題。但有在意文學的人給你肯定,在這條路上會是珍貴且長遠的影響。他說以前也有過下筆太重,想要讓人有一點看不懂的炫技階段,開始轉變的目的是要讓大家看清楚角色也看見人,那或許是對每一種緣分的不辜負。

言談之間他似乎還不相信別人對他文字功力的稱讚,那是成熟寫作者踏實的心態。他也說自己無法寫出正向快樂的親子文章,但在以往自我介紹與感言中又可以看到兒女帶給他的喜悅自然流露,還有對妻子親暱的連名帶姓,他說她承受了自己絮絮叨叨的自卑,如今對出書這件事也有「總算熬出頭了」的欣慰,這樣不帶濾鏡不修圖的展現,其實本質上就是一段溫馨且真誠的好文。他透露有一些進行中的寫作與出版計畫,可以聽到他的自信與期許,令人滿心期待。●

早晨魚攤:清晨六點,將各色魚種擺上攤位,等待客人上門。(賴小路/攝影)魚市批發場景:凌晨三點,魚貨的電子化拍賣,魚販們選貨,同時按下競標的按鈕。(賴小路/攝影)還沒有擺上魚的林楷倫魚攤。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