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自由副刊】 小令/山自醒

2022/10/28 05:30

圖◎徐至宏

◎小令 圖◎徐至宏

觀霧的山上住處有固定的背景音:洗衣機、烘衣機、除濕機;山上的身體,也有意外借來的平行器官:牙齒、眼睛、皮膚。

洗衣跟烘衣都是整天運轉,但明明海拔高到這麼冷的地方,其實不容易流汗,出野外調查的森林裡,倒是比較容易磕碰弄髒。回到寢室的房間,除濕機像唯一的活物,出門前聆聽其震動運作,回來後繼續用泡麵稀哩呼嚕地搭配伴奏。

在山上的身體尤其牙齒、眼睛跟皮膚,都像是借來的,而不是自己的。

對山說,跟你借一下牙齒喔,接著使用著嘴裡的牙齒,吃完一整條巧克力磅蛋糕。

原本在山下有長期蛀牙的苦痛,在這裡完全消逝無蹤,尤其是熟悉的牙齦發炎,或牙根外露後,接近金屬互相摩擦的尖刺感突然憑空不見,簡直整張嘴被抽真空般,擁有平行時空中的另一張嘴;牙齒還是一樣爛的,只是被按下暫停鍵。

至於忌口已久,光是幻想就會牙痛到尖叫的巧克力惡魔蛋糕,在這個冷到牙齒完全沒有感覺的觀霧山上,靜靜吃掉一整條,還可以沒事個五分鐘,才會開始覺得嘴裡有一點酸酸的,才悠悠晃去刷個牙齒。簡直像零手術就獲得全口新牙。

眼睛也像是借來的。不管有沒有戴眼鏡,怎麼看東西都附帶一層說不明白的薄霧,眼鏡怎麼洗,睫毛根部如何搓至清潔,都無法滅淨那一抹難言的朦朧感。

不是度數變深或閃光加重,只恍惚覺得不是自己的眼睛;亦不是熟悉的世界了。空氣中,都是看不見的水,不論與水錯身,或整天讓視線浸在看不見的水裡,水裡的眼睛裡的世界,都暗自在浮動,都緩慢在聚散。舉目望去雖是靜止的模樣,回過神來太陽已經要下山。

逐漸習慣看東西都濁濁的,濛濛的,一切人事物都像是霧聚而成,由光折射後現身。在觀霧山上,沒有任何真實的人事物,唯有面對霧形的人影,說話、微笑、道別;拿取霧形的餐影,加熱、咀嚼、嚥下;觀察霧形的山林植影,拍照、記錄、存檔。就連背對著我,在深夜直線奔遠的山羌,都像是夜風吹飛的一團迷霧。

山告訴我,水氣蒸發的時候,會帶走身體表層的一些溫熱。

我的皮膚在山上,全然是借來的狀態;不論我撫觸多少物體,都不如我直接伸手摸水,來得更真實鮮明。表層溫度使我重新認知:皮膚範圍之外的,全部都是奢侈品;皮膚範圍內裡的,全都是神諭。

不論台灣杉的針葉如何刺痛扎手、不論落地的滿山毬果有多誘人去收集帶走;為了抵禦冷的各處肌肉,已經緊到僵硬;沒有額外心思產生熱能,覺得去感受或撿拾會是多值得,甚至連目光都吝嗇地感到耗能,還不如集中注意力,注意自己哪裡又麻掉了,卯起來拍打;哪裡緊到肌肉痛,該怎麼拉伸放鬆。

山上有再多難得珍貴的東西,於我都是冰,因為太冷。等到帶下山後,原先晶亮璀璨的光潔之感,就會伴隨山下的溫暖而溶解殆盡,展現本質自然的平凡。還不如漱口,感受水溫在嘴裡像含著水果刀刷牙,清醒得踏實。

在山上不太流汗,一有汗,汗就被蒸散,蒸散過程中又帶走皮膚表層的溫度。以為流汗會暖,結果流汗更冷。鼻水不停,倒是時間感在身體內外竟無限延長。

皮膚表面的觸感感覺乾燥的時候,就是水正在離開,眼睛卻看不見水是如何離開的。有時候在山中發呆,回神時催促自己快走吧,霧來了。腳才要動,人已深陷一片霧中。山是沒有時間的,山只有霧,霧就是共用的時間。

夜觀結束回房,恢復到出門前的蝦仁姿勢,蜷縮在單人沙發上;出去跟回來,像未曾有過中間的歷程,彷彿我一直都待在沙發上;夜觀過程中驚呼連連的一切,彷彿都只是想像,只是幻覺一場。

如果我能夠原地深刻生命的源頭,還有需要出去走這一遭嗎?如果我能深刻感知擁有的一切,我到底需要去哪裡,再獲取更多什麼呢?

縮進沙發,未曾感覺因為出門過後而轉變內在的任何,有使靈魂不同以往。像是從未自何方撼動過內在,出去前後的我依然一樣,只是多了許多美好感動,但究竟能在心上留存多久?或許一場睡眠足以測試。

睡前喝水的時候,已經無法認知自己在喝的是水,還是某種遠古的記憶。如果是水,瞬間暖過的唇齒與上半身,瞬間就懊悔自己的脆弱,竟只能尋求水溫的撫慰。如果是遠古記憶,自入口後,所有流經的腔體與腔室,彷彿一股電流般異口同聲地說:不要將我喚醒。

究竟不要將什麼喚醒?我嚥下後,也沒有更多的腦子可以運轉,在山上冷到動不起來,跟在城市裡冷到動不起來的狀態,絕對天壤之別。我在山中日日熟睡。睡前也總會多想一下,才跟山說:不要太早將我喚醒。●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