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自由副刊】 俞國基/詩寫台灣 台灣更美

2023/01/05 05:30

◎俞國基

◎俞國基

孔子曰:「不學詩,無以言。」他生於春秋時代,距今兩千五百餘年。那時既無李杜,遑論東坡,所指之詩,應為《詩經》。為何不讀《詩經》就不會說話?道理易明:中國自古以來,語言與文章,既殊途,又同歸,語言淺白簡易,但缺少深度與美感,為文者則需兩者並兼。今日所謂的文言文,即源於此。我們說話時,經常不免掉幾句書袋,即是將文融於言,增加語言的美感。一般口語,最缺乏的就是形容詞。我們看到美女,只會說,好美!好漂亮!《詩經》第一章便說:「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一位幽靜美麗、又有深度的美女,如能追求成眷,是多麼理想幸福的佳偶呀!這就是詩句與普通語言最大的差別,無怪孔子要說「不學詩,無以言」。不是不會講話,而是講出來的話粗俗、平淡,而不高雅深邃。

孔子這句名言,在中國文化史上,一路發展,到唐宋時達到頂端,詩句幾乎已與音樂合拍,不僅有節奏,也有和聲。像五言、七言,以及詞牌,都是音樂的節奏,而押韻、對偶,都是和聲。詩句所表達的境與情,已超過語言太多了。到了近代,何止於五言七言,白話亦可成詩,詩的內涵,既廣且深,「不學詩,無以言」,更獲得進一步的肯定。

至於詩作,當然亦有高下、優劣、雅俗之別,如何訂定其標準,王國維的《人間詞話》是最佳的指引。他指出,境界二字,便足以說明一切。何謂境界,論者紛紜,莫衷一是,我個人認為,境界者,用現代的話說,就是藝術內涵。不論繪畫、音樂、詩詞,乃至於建築、工藝,莫不如是。貝多芬的《第九交響曲》與小約翰.史特勞斯的《藍色多瑙河》,純就聽覺而言,難分高下,而就藝術內涵(境界)而言,則高下立判。詩詞何能例外,靜安先生指出境界二字,就是指詩作乃作者透過其別具隻眼的觀察,內心錯綜深度的醞釀,加之其文字創作的修養,才能成為有境、有界的好詩。所以詩人最起碼的條件,便是要有「真性情」。有了真性情才能有境界,不論其境界高低如何,至少他的境界是真的,是活的,是有生命的。

吾友呂自揚兄,性情中人也。他在詩詞領域內,苦耕數十年,早年為推廣詩詞欣賞,著有《中國詩詞名句析賞辭典》、《中國愛情詩詞名句析賞》、《經典詩詞250名句》等書,精選中國詩詞名句,並細加考據與註釋,尤其每詩均以平易近人之文學角度,帶領入門之學子,能欣賞該詩的背景與意境。

近年他發憤創作,以他深愛台灣之心,詩寫台灣之美。我說他是真性情之詩人,他的真性情,一言以蔽之,就是深愛台灣。台灣每一角落都留下他的足跡,不論名勝古蹟,或窮鄉僻壤,他都用熱情的眼睛去觀察,用深愛這片土地的心意去描述,雖多為五言或七言絕句,但句句都有深邃的感情,讀者亦被其熱情所迷。

描繪一地之美,易;要將心中之情融入景中,難。日前他贈我兩片書鎮,均刻了他的創作。其一,題:「竹林觀景台」,詩曰:「百萬峰巒千里青,谷寬木秀花如春;一杯梅酒對山飲,雲白似雪忘紅塵。」其後兩句刻於書鎮,詩好,書法亦精。寫景之難,即在於如何將情融成一體,以繪畫為例,寫景之畫,何止千萬,但繪畫絕非攝影,景中必須表達作者對此景的感情。如梵谷之畫,其熱情盡表達於風景之中。我特愛此詩之後兩句,十四字中,有酒,有山,有雲,但一句「忘紅塵」,才真是「柳暗花明又一村」,這就是「境界」。

自揚兄三年前出版第一冊《詩寫台灣》,集詩七十首,第二冊亦集詩七十首,幾已寫盡台灣四百年重要與著名之人、地、物、史。對台灣有情之讀者,讀之無不深有所感。日常身邊之物,一經品題,別有興味。《詩寫台灣》皆為五言、七言絕句,我曾建議他,何不偶配一、兩首律詩,增加其多樣性;後來忽想起我深喜的詩人龔自珍,他辭官後寫《己亥雜詩》以明志,共三百一十五首,全為絕句。他那首:「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是多麼地情深!絕句之難,便在那一個絕字,一句五個字或七個字,便令人拍案叫絕,又何遜於五律或七律乎?

其實我個人亦極喜現代的白話詩,而白話詩的難度更在五言七言之上,自揚兄的創作雖皆五言或七言,但他不拘詩律,如平仄、押韻、對偶等,這是否也是另一種白話詩?事實上,他開闢了另一值得思索的蹊徑。

自揚兄的詩句,最感人之處即在於他對台灣的那份熱愛,不論山水,城市、人物、典故、民俗、宗教、花鳥,非僅多所鑽研,還能以詩句直指其核心價值,此為常人所不能及者。例:〈搭加里揚之戰〉:「堯港東岸有東番,天蒼野茫不知年;荷蘭槍火衝天喊,搭加里揚屏東遷。」此雖純為敘事之作,但試問有幾人知道搭加里揚?又有幾人知道因與荷蘭之戰,於17世紀遷於屏東?自揚兄深研台史,方能有感而作。

台灣之美,人盡知之,美在哪裡?用什麼方式來描繪台灣之美?攝影家有之,畫家有之,音樂家亦有之,惟少見詩人用二十個字或廿八個字去描繪台灣之美,去挑動讀者的心絃。《詩寫台灣》第二冊又要出版了,書中有詩有故事,有圖有深情。我再引他一首詩做為結論:「自古詩人愛名山,我立山顛思綿綿;寫盡台灣風物美,吾鄉吾土四百年。」●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