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自由副刊.母女學步】 洪愛珠/有痛分娩(上)
◎洪愛珠
◎洪愛珠
從未親歷生產的人,也多少聽過幾段分娩經歷,或從戲劇窺見一二。產婦伴隨哭號嘶喊甚至詛咒被送上產檯,再以響亮的嬰啼作結。過去我以為僅是表演,產後再看,覺得都稱得上寫實。若挑剔細節,通常不因為拍得聲嘶力竭醜態盡現,而在於拍得太美。
智人因腦部發展,演化出更大的頭顱,不幸骨盆與產道並未隨之拓寬。在漫長到彷彿亙古的時間裡,人類的分娩都近乎瀕死經驗,分娩後存活的女人和被娩出的嬰兒,死裡逃生,那是造物仁慈地鬆開手指。
我媽生我時,多項不利條件湊成一堆。頭胎,產婦骨盆窄小,胎位不正,胎兒太巨。陣痛長達一天,醫生原先斷定可自然產,隨著時間拖長,發現嬰兒有窒息風險,才改剖腹產。出生時我的額心有一大腫包,估計當時能用的手段都用上了。當代說法,我媽這是吃了「全餐」,歷經長時間產痛後又捱一刀。若是早年,這就是難產。
長輩交代不使用止痛措施,我媽接受。她且一向端莊,或許太端莊了。我爸為證,鄰床產婦皆呼天搶地,成串汙言穢語,我媽以為不妥,決定強忍不吭一聲。然而優雅的難產仍是難產,若非現代醫療介入,比如生在舊時代或資源匱乏環境,母女都未必能活。媽媽將這份堅忍延續到生命終點,從重症治療到離開人世,不落一滴淚,簡直風格的完成。
我如今知道產痛是怎麼回事。嚴重時候,就像體內槍林彈雨,一秒一槍,連續暴雨。我媽竟忍一天,事後諸葛,她隔壁那幾床婦女才是正常發揮,我媽非但不正常,還相當可怕。究竟什麼使她捱過生產那一天,是礙於長輩要求,他者注視或者純粹個人品質,永遠不得而知。
母親和她的女兒倘若雙雙活得夠長,長到可以討論對方產痛程度,彼此的理解或能抵達某種終極幽深之處。可惜我們不能,真的可惜。四十年前,頭帶腫包被誕下的嬰兒,在成長過程聽過無數次母親生產(鬼)故事之後,終於面臨自身的宮縮。那份人生未曾經驗過的銳痛,使我萬般愕然之際,出聲慘叫,同時猛想我媽。
我就想問她,妳究竟怎麼辦到的?
那些妳與妳與妳,都怎麼辦到的?
(待續)
■【母女學步】隔週週二見刊。
發燒文章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