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自由副刊】 陳維鸚/還想怎麼了 - 2之1

2024/05/20 05:30

圖◎顏寧儀

◎陳維鸚 圖◎顏寧儀

儘管當時還很痛,仍清楚記得我們首次見面的一瞬間。

你雙手蜷縮,像隻小貓咪,小小身軀裹在帶著血跡的棉布裡,護理師輕聲說2650公克,四肢健全,是個小男孩。一如產檢超音波顯示結果,意料之中,你瞇眼斯文哭泣,不像哥哥當年落地時聲嘶力竭,我心想這孩子脾氣好,真是拾到寶,沒想到意外聽見醫生說:「妳不知道羊水已漏光了嗎?」

知道他不是責怪而是驚訝,但不免胸口一縮。你被快速送進保溫箱讓小兒科醫生照護,醫生繼續縫合我的會陰傷口,邊說有被感染的可能性,但也可能沒有,先觀察看看吧。如何發生不得而知,現在回想確實有異,懷胎十月一般產婦平均增加十一至十六公斤,而我竟然只增加四公斤,當初還以為控制得當沾沾自喜,其實應該已顯現你的與眾不同了。那時沒有想太多,就像產檢時醫生警告體態臃腫的我不能胖太多,還說了一長串聽來很可怕的病名,最終都沒有發生,所以不以為意,沒有風雨欲來的危機感,你的到來讓我滿心歡喜,夢想四口之家的心願,已完成條件要素。

在一個小小溫暖的窩裡,鍋爐冒著熱煙,電鍋噗噗響,喜歡砧板切菜時的卡滋卡滋,也喜歡鏟子翻炒鍋面劃過的金屬聲,若還有壓力鍋的汽笛聲就更棒了,一切就像協奏曲,各自獨立卻和諧到不行,我繫著圍裙煮飯,孩子從客廳跑來,嚷嚷著肚子餓了,隨手將剛炒好的四季豆,也可能是肉丸,塞進他們小嘴裡。雖說人生難以預料,年輕時的我卻很篤定會成為兩個孩子的母親,不知那種直覺從何而來,也許是自我暗示的第六感,也可能是原生家庭給予的勇氣。

我的小時候,不算刻苦也稱不上豐裕,那是人稱台灣經濟起飛期,準備要過好日子的前置階段,只要認真努力,人人都有出頭機會。你奶奶現在住的地方就是我小時候的家,小小巷弄裡擁擠堆著一小塊一小塊正方盒子,每戶模樣都相同,家庭背景也類似,男主人是來台外省籍,為森林開發處員工,女主人則是在地台灣人,兩者年齡有些差距,多為老夫少妻組合,先生外出工作,太太則為家庭主婦,蹲在各家門口閒聊是她們的日常。那時產生了許多急需人手的小企業,女主人們為了貼補家用,許多人都加入了家庭代工行列,你奶奶自然也不例外,客廳總是堆滿家庭手工,空氣中經常飄著小小細毛,或是怪怪的塑膠味,有時還會踩到碎鐵片,後來進屋乾脆都不脫鞋了。課後寫完作業我也投入那些細微瑣事,從電子零件到成衣收邊,或縫補玩偶玩具、摺疊紙花,為了就是確保在收貨者來臨前完工,若交不出成品,就別想拿到新貨源。巷子裡媽媽們都會相互較勁,為了錢、為了面子,我們自然也不能輸。然這樣的日子僅維持幾年,那些家庭工廠的企業漸漸自立,成了真正中小企業,擁有工廠與生產線,原先來送貨、收貨的叔叔們一個個消失了,巷子裡媽媽們又回到蹲在門口揀菜聊天的日子,相互琢磨往後人生。

可你奶奶沒有享清閒的命,正發愁收入減少,你爺爺卻病了。你對爺爺還有印象嗎?你記得的爺爺是瘦瘦模樣吧,不過在很久很久以前,他可是圓圓胖胖像個福態土地公,龐大身軀隨時都能將我輕輕扛起。你爺爺年輕時跟著遠房堂哥來到台灣,再無其他親人,四十歲後好不容易才擁有一個家,為了給孩子無憂生活,幾乎終年出差在外,駕駛公務車作息不定,也因此染上潰瘍胃疾,疼痛時吞顆藥打發,以為牙一咬就能過去,休息回家時他什麼也沒提,圓嘟嘟的臉堆滿笑意,摟著我們又抱又親。就這麼忍著種種不適,直到再多胃藥也抵擋不了痛楚,胸膛如熊的他倒了。接到通知,只記得你奶奶將舅舅託付給鄰居,拉了我迅速跨上腳踏車,說了句「抓緊」便直衝醫院,那車身搖來晃去,好幾次險些被甩出去,我不敢吭聲,直到雙腳落地才喘大氣。

你奶奶沒有哭,沒有驚慌,頂多只是眉頭一蹙,醫生說胃與十二指腸都已出現穿孔,不會寫自己名字的她在手術同意書上顫抖蓋上手印,隨即掏出放在內衣裡的紙鈔做為手術保證金,那原是藏在櫥櫃最底層的,可能是為了幫我們過年添新衣,或修補屋頂漏水之用,應該準備很久了,每張鈔票都捆得捲捲的。

該怎麼形容那段日子呢?你爺爺住進醫院後割去大半腸胃,原本撐起家庭的支柱被積勞腐蝕而動搖,短短數日,寬廣軀體漸漸消風,臉龐退去血色,已無昔日紅潤光澤,他閉眼歇息時像被嵌進床裡,模樣熟悉卻也陌生,好似換了一個爸爸。你奶奶說沒關係,會想辦法再養回來,雖然大病一場,只要有一口氣在,就能再把肉長回來。只是梁柱垮了一半,該怎麼撐起呢?怎麼養呢?你奶奶只是家庭主婦,那時一家五口全仰賴你爺爺的薪資,加上家庭代工收入也沒有了,經濟面臨困窘。一定很難想像吧,你所處的世代物質少有匱乏,只煩惱不知該如何選擇,而我的那個時代卻常常沒得選擇,現在回想起來也不見得是壞事。

那段期間餐桌上的魚肉少了,更多是豆腐與後院自種的地瓜葉,偶爾還是會有一塊薄片豬排解饞,沒有糖果餅乾,就攪一攪麵糊煎成餅,雖然高價營養品都給了你爺爺,我們卻也從未餓肚子。儘管盡力維持平常生活,額外手術費用還是讓你奶奶傷透腦筋,意外偷聽到她打電話向親戚借錢,那低聲下氣的懇求讓人想哭。家中異常氣氛讓嬉鬧減少了,誰也不敢大聲嚷嚷,你奶奶知道我們情緒低落,所以要大家換個念頭想,現在天天都能見到爸爸,不也很好嗎?不用在月曆上數著爸爸回來的日子,想他的時候轉頭就能看見,這不正是以前的期盼嗎。那時候的小孩真好哄騙,只憑一句話就讓我們恢復笑臉,實在神奇,她常說山不轉就自己轉,路不通就調頭,日後我確實也深刻感受此話真義。

沒多久鄰居捎來代尋褓母的消息,你奶奶二話不說極力爭取,僅有剪髮學徒經驗且目不識丁,加上還有三個孩子得照顧,這確實是最好的選擇。懷孕的婦人是名中學教師,住在僅隔兩個巷道的馬路旁,丈夫是國營事業主管,急尋背景單純家庭托嬰,他們夫妻倆來到家裡拜訪,與你奶奶交談甚歡,隨即談妥所有事宜,事情進展出乎順利,經濟陷於窘境僅短短維持幾個月,之前的擔憂彷彿是多餘的,但你奶奶卻說,若沒有煩惱的事,怎麼能知道沒有煩惱的好。她沒讀過書,卻總是懂得人生中的機智,或許是從小已嘗過太多奚落與冷暖,求生本能讓她累積了不少智慧。但那時的我根本不懂,在他們撐起的保護傘下,還是個很幼稚的小孩。

一個多月後,那個小嬰兒來了。你奶奶歡喜迎接他的到來,我對這份熱絡卻感到不自在,距離弟弟們還是嬰孩的時期已經過了很久,要再次面對這種軟趴趴的生物,需要很大很大的勇氣,再說在某種層面上,這個生物算是雇主,必須好好伺候,更讓人感到手足無措。為了迎接他,客廳挪出大部分空間擺放嬰兒床以及用具,大部分玩具被收進櫃子裡,地盤被嚴重侵占,我們悶悶不樂卻不敢言。那是一種非常矛盾的心情,父母以為我們應該懂事,我們也以為自己應該了解,但就是開心不起來。

(待續)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