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自由副刊】 許翠庭/分類學

2024/06/04 05:30

◎許翠庭

◎許翠庭

王大姊把一整盤潮間帶採集來的零嘴連著蒸籠放到我面前,有石鱉、笠螺、龜爪。龜爪是一種有柄藤壺,又叫龜手,台語叫「雞冠」,對外統一口徑的稱呼則是「佛手」。「佛手」是居民口中的「學名」,不是科學上的學名,而是聽起來比較高級的名稱的意思。龜爪像花束一樣插在潮間帶的石縫中。吃龜爪,吃的是底下的柄裡面的那塊肉,蒸熟之後像吃蟹肉棒那樣,從鱗皮外殼中擠出來一整條,一口吃下,味道也像蟹肉。

達爾文以前的分類學是由上而下的:先由人類的認知預設幾個大類別,再將眾生萬物分配到這些類別裡面去。這些類別是任意的、武斷的,你可以用某塊骨頭的相對位置分類,也可以用天上飛的水裡游的這種方式分類。而在達爾文以後,人們掌握了演化的知識,由下而上的分類概念才形成:先去爬梳各個類群間親屬關係的脈絡,再用另一個大類群將這些親屬關係相近的類群收編,層層疊疊像個俄羅斯套娃。

藤壺和螃蟹同屬甲殼類,外表形態大相逕庭的龜爪和螃蟹,若以味蕾做為主要感官來感受,其滋味中竟也含有分類學的線索。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