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自由副刊】第三屆林榮三文學獎》新詩獎入選前五名

2007/11/06 06:00

何亭慧

■涂妙沂〈她們正在穿越生命的河〉

涂妙沂

1961年生,台南人,中興大學中文系畢。曾任職出版社、報社,從事文化工作十餘年。曾獲南瀛、台北、打狗、葉紅等文學獎新詩獎;高雄市文學創作獎助散文類、府城文學獎集結成冊散文類。著有散文集《土地依然是花園》。

許芳綺

寫作態度:

吳國源

對於詩創作語言的精煉深感著迷,寫詩的原動力來自對人與土地的愛,對自然萬物的觀照,理性與感性的兼容凝注。對於女性角色的探尋,受創靈魂的生命意象,總是忍不住想用文字訴說。面對現實生活的苦悶,詩是一個回溯到單純心境的方法,也是一種靈魂自我淨化的過程,透過不斷地創作,和生命對話。

鴻鴻

■鴻鴻〈我現在沒有地址了〉

1964年生,為《現在詩》同仁,「黑眼睛文化」負責人。曾獲時報文學獎、聯合報文學獎新詩首獎,及南瀛文學獎傑出獎。出版有論述《邁向總體藝術──歌劇革命一世紀》、詩集《土製炸彈》、散文集《過氣兒童樂園》等。曾擔任二十餘齣劇場、歌劇、及舞蹈之導演。電影導演作品有《3橘之戀》、《人間喜劇》、《空中花園》、《穿牆人》等。2004起擔任台北詩歌節之策展人迄今。

寫作態度:

近日在編校尹麗川詩集《油漆未乾》,且讀且喜。後來她傳來一篇序言,提到一首好詩應該「讓人微微仰視,又深深懂得。」一語道破,我再無言。可以再問的是,何能致之?詩是對人性的真實或存在的虛謊有所悟解,對操控的脈絡或隱密的經緯有所發現,而不吐不快。詩是用更直指人心的方式表達意見,喚起某種革命情懷。世界太壞,詩人亦然,好詩應該有雙向修補的功能。

■吳國源〈我的愛人總是回憶不起來〉

1968年生,台灣台中縣人,新竹師院美教系畢業,現任台中縣外埔國小教師。曾獲中縣文學獎、南瀛文學獎。作品曾入選91年詩選。

寫作態度:

生命中總有該說而不想說,想說而不能說的,以及在混亂、忙碌的日子中,雖然時候未到,卻發覺自己愈來愈像一個失智的老人,善於失落和遺忘。所幸仍有詩──讀詩、寫詩讓我在短暫的清醒中,憶起並喚醒某些被隱形和消音的童真和純情,雖然,有時候只是匆匆一瞥。

■許芳綺〈過於巨大的名字〉

1986年生,景美女中、現就讀彰化師大。曾獲耕莘文學獎、中興湖文學獎,現為耕莘青年寫作會成員。喜歡每一個無所事事的下午,閱讀、習字;喜歡一張CD就是一天;喜歡和幾個人相聚、消磨所有。

寫作態度:

肉體上的傷口癒合後仍留下粉嫩色疤痕。為了證明那些無形的意念曾經存在,於是我攝像、蒐集、堆疊碎瑣的生命,並且嘗試提煉,試圖抵抗時間的侵蝕,留下什麼。

■何亭慧〈不存在的夏天〉

1980年生,基督徒,中壢人。畢業於東華大學創英所、元智大學中語系。得過一些文學獎,出過一本容易被人弄錯名字的詩集:《形狀與音樂的抽屜》(麥田)。下本詩集獲國藝會補助即將出版。目前任職於九歌出版社。

創作態度:

希望有一天能把詩寫好。即使人微言輕,沒有在空中留下翅膀的影子,我也會很高興自己飛過。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