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家庭plus.親子會客室】自主學習 孩子有魚吃

2024/09/24 05:30

圖/達志影像圖/達志影像

文/林彥佑

常有人說,給孩子魚吃,不如教孩子釣魚的方法。「給孩子魚吃」是孩子被動的接受飲食,相反的,「教孩子釣魚的方法」則是期待孩子可以「主動釣魚,永遠有魚吃」。從知識學習層面來看,也是同樣的道理,尤其在108課綱以及未來的118新課綱中,更是加重這個理念。

回想兒時求學的階段,世人所謂的好老師,就是會給予孩子很多知識、許多抄寫作業的老師,這種信念在當時的社會風氣,是正確且蔚為主流,因為知識不普及,網路不流通,所以凡事問老師。然而,時至今日,這種觀念早已落伍,我們當然也希望老師可以給孩子許多知識,但更期待一名專業的老師,能夠帶給孩子探索知識的方法,指導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及思考的方向。

在疫情的那幾年間,看到孩子「自主學習」成了最主要的學習法則。那個時期,孩子都窩居在家,能督促學習的可能只剩孩子自己了,要不,就是家長的督促(但孩子通常不太聽家長的話,只聽學校老師的話)。因此,當時孩子得看好時間,自動登入該堂的會議室開始上課,就某個程度而言,也是一種自發、自律的表現;如果要繳交作業,也只好獨力完成,因為同學分隔兩地,遇到不會的習題,只能透過關鍵字詞搜尋,找到答案。

這些,都是自主學習的方法,說得白話一點,就是教孩子釣魚的方法。所以有了這些方法,日後的學習,孩子將知道如何運用關鍵字詞、登入不同的任課網站、運用學習策略完成指派的學習任務、運用各種軟體完成課堂活動。

在疫情那一段時間,我帶給孩子大量的學習策略,例如心智圖、魚骨圖、樹狀圖、文氏圖、ORID、POE、4F、KWL,所以孩子可以把老師派的作業,採取「學習遷移」的方式來完成,而這種能夠學習遷移的能力,就是從「被動吃魚」到「主動釣魚」的過程。當這樣的遷移愈來愈熟悉之後,學習便能愈來愈主動,更不需要老師的指引了。幾個月後,孩子返回校園,學習真的變得更獨立了。此時,師長只是輔助性質的陪伴者罷了。

因為看到了孩子的成效,也有畢業的孩子回來與我分享:「老師,這一課我已經自己畫好結構圖了」、「這一小節依我判斷,它適合用4F來覺察」、「這一單元,運用表格歸納是最適合的」,有孩子說都靠網路自學英文、日文、「我會彩繪美甲,都是看影片自學而來的」、「我也會設計APP,老師只告訴我們該有哪些選單,其他都是靠我自己摸索的」。

別小看現在的孩子,其實他們「釣魚」的能力比大人還強,他們是俗稱的「數位原住民」,身為師長,要把關的便是鼓勵孩子要擁有「釣魚、自學」的興趣與動機;確認孩子在自學時,這些素材是否屬於現階段的他該接觸的?在透過網路自學時,是否有遵守資安、網路倫理、媒體素養等等。謹守以上,放手讓孩子好好釣魚、探索所求,將能看到孩子自己的大海,找到自己想釣的魚。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