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自由副刊】吐痰文化

2008/02/27 06:00

◎文曄

日本《產經新聞》有個「北京春秋」小專欄,日前報導說:在北京市街道,隨時都可以看到行人或汽車駕駛人,有隨地吐痰這樣不雅又不文明的情況。北京市政當局為了迎合奧運的觀瞻,頒發不得隨地吐痰的禁令,違者得科以最高罰金五十元人民幣。但隨地吐痰的人,卻仍然我行我素地不在意,絲毫沒有改善。

北京市東城區都市管理局為了有效取締隨地吐痰,於四年前花了一百二十萬元人民幣購買一部很像客貨兩用的廂型高科技巡迴車,運用衛星電波系統,具有三百六十度迴旋的閉錄攝影機,得以用來監視……該管理局對在地報紙透露,想取締隨地吐痰,但如果不是現行犯,就無法開出罰單。所以購置這部高科技巡邏車,對半徑五百公尺以內吐痰的人都能監視得到。

然而數天前,在東城區繁華街上,有位年輕男人被隨地吐痰波及,於是就想知道那部高科技巡邏車究竟有無發揮其效用?便到都市管理局去察看。結果,那部巡邏車竟然停在停車場淋雨,高科技巡邏車不是應該在街上服勤,取締隨地吐痰的人嗎?但是負責人卻說:出動車子取締吐痰所得的罰金,不及支付汽車的汽油費,所以算是得不償失的累債。因此建議:取締吐痰及浪費納稅人所繳納的血汗稅,何者較重要?不妨對市民做個意見調查。

人民的生活習慣,會形成其文化。而其文化的優劣,也就得以辨別其文明或落伍甚至是野蠻。早期在台灣,到處都可以看到「不要隨地吐痰或小便」的標語。隨著生活水準的提升,隨地吐痰及小便的陋習早已絕跡,相關的標語也不復見了。但在高速公路或較繁華的道路旁,仍豎立許多「勿亂丟垃圾」的標語,這是說明仍然有許多國人缺乏公德心,將垃圾隨意丟棄。例如:許多駕駛都會隨手將垃圾拋入路邊人家的圍牆內,讓圍牆內的人家撿不勝撿,令人感歎國民所得已達兩萬美元的國人怎麼會是這樣的德性?

早期在台灣社會有句批評從唐山某地來台的人的俗諺:「驚(怕)跌落屎坑,不驚(怕)火燒厝(家裡火災)。」是譏笑從唐山某地來台的人,為了炫耀自己,而將家財都花在身上的衣著,因此如果掉入屎坑,就會家財盡失一無所有。而家裡萬一不幸發生火災,因為並沒有什麼財物,不會受到太大的損失,因此也不會太在意。

人的生活習慣、德性、智慧、才能或貧富並非絕對地成正比,而是受傳統陋習或環境所影響,所以企盼國人為了個人的尊嚴,國家的榮譽,不但要守法、守分、守時,也要有愛心和公德心,才能當個立足國際的榮譽好國民。●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