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自由副刊】〈洛杉磯傳真〉 中國人還可以放心地吃什麼?

2008/10/01 06:00

◎王丹

由三鹿奶粉中含有三聚氰胺引發的毒奶粉事件,在台灣乃至於國際社會引起關於食品安全的恐慌,然後,更大的恐慌還是發生在中國人的心中。大陸網站上到處發出同樣的質疑:中國人還可以放心地吃什麼?

到目前為止,根據中國國家質檢總局的排查結果,共有22家企業的69批次產品被查出含有三聚氰胺,與此同時,多種液態奶也發現三聚氰胺,其中包括蒙牛、伊利、光明等國內市場占有率最高的知名品牌的產品。在這一黑幕被揭開之後,整個中國的奶產品遭遇毀滅性的信任危機,據說,國內商場中的奶品貨架前,已門可羅雀。

令人震驚且無奈的是,這次毒奶粉事件的引爆,首功應歸於紐西蘭恆天然公司和紐西蘭總理,沒有他們的「越級」交涉,毒奶粉毒害中國人的時間還不知將會持續到哪一天。不過,中國的食品安全並不是一個新鮮話題。這些年來,由國際市場和國內媒體發現的有毒食品所涵蓋的範圍之廣,可謂世界之最:毒大米、毒蔬菜、毒餃子、毒酒、地溝油、毒月餅、毒鴨蛋、毒鹽、毒醬油、毒香腸、毒水果、毒麵條、毒火腿、毒瓜子……僅僅列舉出這些有毒食品的名字,就可以想像中國食品安全問題的形勢之嚴峻。甚至可以說,在一般中國人的生活中,幾乎所有食品種類都難逃被嚴重污染或致死人命的隱患。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如果食品不能充足而安全地滿足人們的生活需要,反而隨時可能成為害人性命的毒藥,那麼,生存本身就是一件可怕的事。

一次次有毒食品的曝光表明中國的食品安全監管機制是消極而僵化的,面對黑心商人的製毒取利行為,這種機制幾乎可以說是形同虛設。除此之外,國家對糧食等農牧產品的壓價,也迫使生產者只顧提高產品數量而犧牲質量,過量化肥、農藥、激素等的應用,使中國人早已沒有嚴格意義上的食品安全可言,以至於國務院中央國家機關食品特供中心根本不敢進行市場採購,而是在各地建立向高級幹部提供食品供應的各種權貴食品生產基地,以保障高級幹部的生活需要,國務院中央國家機關食品特供中心祝詠蘭也承認,目前中國常規種植和養殖業的產出品被食用後「對身體造成的危害是不言而喻的」。

毒奶粉事件的爆發,應促使全社會意識到食品安全問題的嚴重性。不過,要解決這一問題,單純從生產和監管兩個環節入手仍然不夠,在我看來,有毒食品問題的解決,至少還關乎新聞自由和資訊公開、法治環境、官員問責、地方保護和權錢交易、公正合理的賠償機制等。也就是說,食品安全問題的解決不能局限於食品領域,而是一個系統工程。沒有自由、法治、民主的現代政治理念,能否杜絕有毒食品還真要打一個問號。

奧運的盛世景象讓世人對中國驚豔,但是又有多少人願意正視在中國,連吃東西的安全感都沒有的現實呢?●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