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家庭親子】〈親子36計〉恐菌家庭 潔癖過了頭

2008/10/06 06:00

文/呂政達

傳出毒奶粉事件那天,一個媽媽跟念小學的兒子站在超商的冰櫃前,媽媽顯露天人交戰:「我們今天不喝牛奶,改喝紅茶。」兒子問:「為什麼?妳不是說要喝牛奶才會長得高嗎?」媽媽猶豫著說:「可是,現在的牛奶有毒耶。」

有名國中生,從SARS和腸病毒流行期間,被媽媽帶著養成洗手習慣。那時候,媽媽的口頭禪從「功課有沒有寫完」改成「有沒有洗手」,不論出門、進門、飯前或飯後,全都要用洗潔液洗一遍手。

事實上,如果害怕細菌、灰塵、不潔物到了神經兮兮的地步,臨床上確實有一種「恐菌症」,此種行為,經常會從恐菌的父母遺傳給子女。有位范媽媽平日很怕細菌,洗完澡,一定刷浴缸,行有餘力,她叫三歲的兒子小華洗完澡後也要刷浴缸,一個小時候到浴室一看,小華整個人趴在浴缸裡玩,要有細菌,早就全身都沾遍了。

范媽媽的故事,讓我想起美國電視「泰拉班克秀」(Tyra Banks Show)有一集,有個媽媽上節目說,她擔心家裡不夠衛生會傷到小孩,於是,泰拉班克找了個微生物學家到她公寓檢測細菌,果然,到處都是細菌,其中就以浴缸最髒,簡直就是細菌的溫床。班克問:「妳有在洗浴缸嗎?」那個媽媽聲音顫抖,讓觀眾印象深刻,「我有個兩歲的兒子,不會那麼有時間。」其實,模特兒出身的泰拉班克應該知道,再怎麼清潔,也不可能阻擋所有細菌。

真希望毒奶、腸病毒這類事件早早落幕,否則每次經過媒體報導,又會多出許多恐菌家庭。

【獻計】

過於潔癖的人,會影響到與人的互動,畢竟,在恐菌者眼裡,每個外人都是種龐大的細菌源。遇到毒奶、腸病毒,當然算是特例啦,平常時刻,我不建議父母用「恐菌」、「防塵」的方式教養,過度保護小孩,試圖要小孩避開「細菌源」。

紐約臨床心理學家艾倫‧麥葛拉的獻計,一般不知道自己有多潔癖的人也可照做:一、誠實列出一張潔癖所造成的損益表;二、請家人、室友等也幫你列一張;三、如果過度潔癖的習慣使你與他人疏遠,試著在一個月內,每個禮拜改掉一項行為。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