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家庭親子】〈元氣72計〉不拍電影 改種芭樂

2008/10/14 06:00

(圖片提供/公共電視)

文/吳華真

在蔡國顯「拔仔狀元」書中,友人張毅、楊惠姍寫的序──「小蔡的芭樂」,當頭棒喝寫道:「我沒有辦法完全理解,為什麼在台灣空頭支票叫『芭樂票』?因為『芭樂』太不值錢?」芭樂如果不值錢,他們的朋友小蔡,為何能夠從電影圈轉換跑道在田間打滾,成功地研究出一顆顆珍貴且厚實的「芭樂」?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位夢幻騎士,蔡國顯心中,也是這麼想的。48歲,出生澎湖縣西嶼鄉漁翁島竹篙灣,在蔡國顯的老家,外婆在庭院種著許多種芭樂,「這些拔仔伴隨著我長大,沒事時我總愛往外婆家跑,就是為了看這5種不同的拔仔,品嘗不同拔仔的滋味。」他說。但從也沒想過將來有一天,他會靠拔仔改變他一生的命運。

原為電影工作者,蔡國顯累積了豐富的製作經驗,卻一度誤以為罹患癌症而退出了影視圈。從拍電影到當農夫,走的是截然不同的人生路,但在過程中,他沒有因為一度房地產投資失敗而放棄人生,反而學習油麻菜籽的精神,從學習路邊擺攤賣芭樂開始新的人生。

緣由起於姐姐的半哄半騙加鼓勵,蔡國顯開始轉行賣芭樂,但也或許是血液裡留著澎湖人凡事認真專注的海洋性格,從完全不懂,到透過努力的研發、種芭樂,蔡國顯最終入圍2003年全國十大傑出農業專家候選人,更藉此撰寫《拔仔狀元》一書,將感人的故事,化成反映台灣經濟市場起落,及城鄉與人性的拉鋸戰的一部奮鬥血淚史。

蔡國顯說:「母親的命就像是油麻菜籽,飄到哪裡算哪裡。」他更說,父親的熱情助人,給了他許多的啟示。說能做自己喜愛的工作是一種幸福,沒想到會透過芭樂來改變他的一生,他給人的感覺,總是這麼努力。你可以說是他遵循著家庭給的幸福記憶過活,也或許是從小時候外婆庭院中芭樂樹的記憶圖畫,給他拼奏出現有與社會共存的生命節奏。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