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家庭親子】〈親子36計〉浩克上身 孩子變無敵?

2008/11/03 06:00

文/呂政達

為了想和兩個青春期的兒子聊天有話題,暑假檔,父子一起去看「印第安納瓊斯第四集」,兒子卻嫌哈里遜福特老了,跑不動,還不如飛天遁地、帥氣滿分的「鋼鐵人」。武爸爸心想,這就是所謂「時代變遷,英雄老矣,尚能飯否。」

他看過「鋼鐵人」後也加入兒子們的「英雄聯誼會」,卻發現兒子談的是電影和漫畫的差異,兒子津津樂道的英雄們,有些他連聽也沒聽過,知識度遠遠不足。

其實,爸媽們仔細回想,成年後要再講述小時候的故事,有些細節可能已經模糊,所以多少會拿當時流行的英雄偶像,來給自己的故事「加油」。成長在七十年代的父母,如果加一句:「我心目中的英雄是李小龍。」同年紀的人就能會心一笑。這一代接觸的英雄日新月異,汰換率極高,也擁有比李小龍厲害的招數,但基本上,「借用」的型態還是一樣的。

這種「借用」的本事,從童年早期就出現了。1992年,詹姆斯.戴(James Day)曾記錄和一位4歲小男孩的談話,當時另一名男童跑到街上追球,4歲小男孩不顧媽媽平常的教導,跟著跑到街上救了這男童的命。詹姆斯.戴問他為什麼敢這樣做,小男孩回說:「我想起無敵浩克,他也會救人。」當小男孩這樣回答時,他模糊了自己的生活角色和漫畫英雄的界限;在那一刻,將自己當成無敵浩克的化身。媽媽平時告誡他不可跑到街上玩,是在規範他這個4歲小男孩,然而,當小男孩把自己投射進他很熟悉、卻仍屬虛幻的無敵浩克時,他以為自己的身體可以抵擋車輛。

【獻計】

借用故事英雄為自己人生定位,這種現象常延續一生。

心理學家瑪麗.葛根曾要一群大學生講述自己最喜愛的童年故事,再回想這些故事對他們自己的人生是否有任何影響過;多數人會說,現在生活有若干層面和兒時故事是可平行並列的。所以,很有可能,將來武爸爸的兩個兒子讀大學後,還會拿鋼鐵人來和自己的生命發展過程做比較、相提並論。

建議武爸爸如果有心加入兒子們的「英雄楷模過程」,勤做功課還是免不了。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