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自由副刊】書寫面臨重整的時代【上】-第四屆林榮三文學獎散文獎決審會議紀錄

2008/11/24 06:00

圖◎吳孟芸

時 間:2008年10月17日下午12時30分

攝影◎陳奕全

地 點:自由時報大樓1樓會議室

攝影◎陳奕全

決審委員:季季、阿盛、張瑞芬、劉克襄、顏崑陽(依姓氏筆畫排序)

記錄:鍾佳欣

首先,林榮三文化公益基金會執行長蔡素芬報告,第四屆林榮三文學獎散文獎,共計465件作品參賽,由徐國能、鄭栗兒、李欣倫、孫梓評、王盛弘、劉叔慧等六位初審委員分三組進行初審評閱,選出37篇進入複審。再由柯裕棻、蔡逸君、唐捐等三位複審委員選出14篇作品進入決審。

五位評審共推季季為主席,先評選小品文獎,接著進行散文獎的審議,評審分別對參賽作品提出整體感想。

顏崑陽:此次文章多有瑕疵,包括標點符號不會用,經常一句話一路逗點到底,最後再標上句號。另外,書寫者雖然可以創造特殊的詞,但也需符合基本文法與邏輯性,此次文章充斥太多生硬、似通非通或累贅的詞,整體文字品質不夠好,散文應能以文字品質維持藝術性。敘事形式方面,有些太過平鋪直述,找不到屬於自己的特色;敘事形式涉及整篇文章的節奏感,如果節奏感抓得好,散文的音樂性就會出來。總體來看,有待加強,沒有令人震撼的作品。

阿盛:和最近其他的文學獎作品相較,此次確實沒有使人震撼的文章,不過以一般得獎作品的程度來看,當然也是有符合水準的作品。此外,文章應該言之有物,感情真摯,有些文章言之無物,或者文字技巧勝於真實感情,比較可惜。

張瑞芬:此次整體素質略有降低,先跳過錯字不說,文字的質感還是要好,用字要精準。此次鄉土文學有式微之勢,愛情不流行,政治議題也不受關心,議論與知性的東西很少,這可能是一個重整的時代,散文應該挑選怎樣的題材才能勝出?怎樣表現自己的質感?對參賽者而言都是很大的挑戰。在黑暗的時代一定都會有好的演出,很期待選出一些有潛力的新人。

劉克襄:相對於小品文,散文獎參賽作品我讀得比較辛苦,重複閱讀後陷入沉思。過去早期的散文,常常以故事性獲得評審青睞。漸漸地,散文的故事性開始用小說的形態表現,「他者」的小說概念混淆了散文的定義。到了現在,則出現非常多夾敘夾議的作品,把知識性的東西放到散文中呈現,結果就是故事的感動性變少。在所有篇章裡,其實也有一、兩篇讀起來有冠軍相,我自己很喜歡;基本上文章的題材比十年前更為廣泛多元,每個人為了得獎都備出新招,但錯別字很多,這是每個文學獎都有的問題。

季季:我對題材不會特別重視,因為這麼多年來看過這麼多的年輕寫手,有一個感想就是,陽光底下無新事。在這種大家都差不多的生活裡,題材是否特殊較不重要;至於文章用什麼角度切入,則涉及個人才氣。我自己對散文的要求是「結構、節奏、層次」,三個重點的前提則是「文字」,一定要文字夠好才能支撐這三項,如果能在結尾做到有意境,留下想像、思考的空間,就是最好的作品。

接著進行第一輪投票,每位評審不計分圈選六篇文章。

五票作品:

〈白雪公主和七矮人〉(阿盛、顏崑陽、劉克襄、張瑞芬、季季)

四票作品:

〈彩虹橋〉(阿盛、顏崑陽、劉克襄、季季)

三票作品:

〈漫長的告別〉(阿盛、顏崑陽、季季)

〈有畔〉(阿盛、劉克襄、張瑞芬)

〈塵生〉(顏崑陽、張瑞芬、季季)

二票作品:

〈報告主管〉(阿盛、張瑞芬)

〈扮戲〉(阿盛、季季)

〈心猿〉(顏崑陽、張瑞芬)

〈身分〉(劉克襄、季季)

〈花嫁〉(劉克襄、張瑞芬)

一票作品:

〈荒了〉(顏崑陽)

〈親愛的林宥嘉〉(劉克襄)

○票作品:

〈瓷露〉

〈國民街42號〉

獲○票作品直接淘汰,由獲一票作品討論起,並由給票的評審先提出意見。

〈荒了〉

顏崑陽:寫母親、寫家的東西很多,這都是很熟爛的題材,這一篇剛好寫家也寫母親,這個題材不好處理,一般人會從正面切入,寫家庭的溫馨或母親的偉大,但是作者用了聰明的手法,從特別的角度切入,寫母親跟家的關係,當母親不在,家荒廢了,負面書寫中呈現母親對家庭的重要,不言而喻一個母親在家裡的地位。文字流暢、自然,沒有造作之處。

〈親愛的林宥嘉〉

劉克襄:這是所有篇章裡比較輕鬆的作品,但是做為一個歌迷來講,作者實在太全知,因此不積極推薦此篇。

就兩票作品進行討論,由給票的評審先提出意見。

〈報告主管〉

阿盛:書寫的比喻十分奇特,寫得相當好,透過監獄裡肉體與心靈的對話,寫出監獄的各種情況,包括說謊、真真假假、任何隱密不是真正的隱密等等,結尾處理得很有力道,唯一的缺失是複雜了一點,而且設計性很強,但仍可支持。

張瑞芬:題材較特殊。以前看監獄受刑人的文章,通常是情感多一點,技巧少一點,但此篇沒有這個問題,作者的文字功力不錯,在真話與假話、隱藏跟暴露之間,試圖做一點哲學的辯證;事實上,監獄是隱藏在社會之外、不被看見的,但受刑人卻被迫把所有的事情暴露在主管面前,但暴露出來的事情究竟是真實或虛假也很有問題。表達的技巧性不錯。

顏崑陽:此篇的創新意圖是所有文章中最強的,題材的選擇也非一般性,但文章太觀念性,有個理論先存在那裡,又一直有傅柯的影子,充斥著規訓與懲戒、非常後現代的論述。要把理論化、哲學思辯的東西轉化為感性的書寫本就困難,因此轉化不好就會變成一堆概念,無法清楚地表達。此篇初看嚇人,但細看覺得太刻意,敘述形式經過相當設計,連括弧的使用也十分刻意,括弧有時能產生一種聲音與發言的效果,但此篇使用得太過浮濫,文字太造作,而且其中的邏輯辯證會讓一般讀者看不懂。過於追求創新,到最後卻走火入魔了,應該要回歸自然才好。

季季:此文過於矯情。監獄與自由、形體與精神的辯證,自古以來很多,還是可以書寫此題材,但要用什麼方式寫,應該好好思考。此文非常設計性,用了八個子題做為結構的進行,看起來嚴謹,卻也呈現「僵化」的缺失,如顏老師所講,寫到死胡同裡。我想散文感人的地方,就是有一種情,那種情可以從對方的身體流到我們心中,那樣才是感動,也才是散文最重要的品質。

劉克襄:設計性太強,其實,創新的定義非結構,而是文字傳達感動的實驗。

〈扮戲〉

阿盛:此篇寫的主角是阿嬤,平順、傳神。

季季:文字平鋪直述,部分敘述有些瑣碎,選它是因為很喜歡文中的阿嬤,加上此次的鄉土題材減少,這篇正好是鄉土題材,且阿嬤特殊性很高,不但演戲也種田。作者寫出對阿嬤的觀察與感情。

顏崑陽:此篇太過平實,文中的阿嬤有其特殊性,可是一個好的題材要有成功的敘述才會感動人心,此文有很生動的人物,卻寫弱了。

劉克襄:阿嬤本身很精采,但文字無加分,反而扣分。

〈心猿〉

顏崑陽:此篇想傳達的意義豐富而複雜,通過隱喻符號,整合出來形成一種幻式,設計性合情合理,書寫敘述虛實交織,鏡像性的描寫,掌握得不錯,有魔幻寫實的效果。文中的引用也算恰當,包括《搜神記》裡有關猿猴的記載,以及鏡子的傳說。文字敘述活潑,部分地方拗硬,造作而不自然,但瑕疵不至於瓦解內容的豐富性,創意性相當夠。

張瑞芬:此篇完整度較高,題目與內文連接得不錯,從魔幻寫實出發,文中一個三十幾歲的女子發現生活裡出現猴子,而她的名字就叫「袁菁」──深受猿害之苦的她,事實上就是一個猴子精,因此,插入《搜神記》的故事很具深意。衍生婚姻中跟婚姻外的狀況,一個女子未婚、一天到晚被相親照片所包圍,因此她也在表現自己的心猿意馬。文字雖拗口怪異,但卻形成一種風格。作者意圖從怪異中殺出一條生路。我推薦此篇。

劉克襄:原本不能接受作者引經據典,但被張老師的說法說服,改投此文一票。

阿盛:仍然不喜歡文中的引經據典,寫者的自身能力應該可以處理好「心猿意馬」或「老小姐」的心理狀態,但卻做了太多引用,特別是結尾寫鏡子的部分似乎沒有必要,如果拿掉會很好。

顏崑陽:書寫中某些知識的介入,有時會破壞敘述,有時也可增加厚度,此文引用得不錯,但引用了太多,若能概括性地敘述,關鍵句引出即可,這樣與讀者的隔閡就小了,此點可改進。

季季:好的散文,讀的時候一字一字很流暢,不受干擾,但閱讀此篇時,不斷受到文字的干擾,使得文章的節奏和氣勢一直中斷,這就是散文的敗筆。另外,首段一開始就提到「猴、鳩、蝸」三種動物,混亂讀者視聽,作者太刻意求工,雖有才氣卻不懂節制。(待續)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