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旅遊】印度求道 菩提伽雅-----Budhgaya

2008/12/02 06:00

摩訶菩提佛寺大殿內的佛陀像,法相莊嚴。

記者莊士賢/印度報導‧攝影

菩提樹與金剛座是見證佛陀成道的首要聖蹟點。

印度當地多以信奉印度教為主,來到菩提伽雅(Budhgaya)頓覺這小村落與眾不同─濃厚佛教氣息與眾多佛教寺廟。據了解,佛陀在此成道,此地後來被尊稱為菩提伽雅,有「覺悟的伽雅」之意,也是佛教僧侶、信徒心中朝聖重地。

蓮花步道是佛陀悟道後的第三週聖地。

印度導遊Singh表示,此地與佛陀相關的聖蹟地點有佛陀悟道的菩提樹與金剛座、摩訶菩提佛寺(Mahabodhi Temple)、尼連禪河、牧羊女佛塔(Sujatagarh)、正覺山等;另外,因是佛教聖地,各國的寺廟、精舍建築紛聚集於此,如中華寺、日本寺、西藏寺、泰國寺等,可以參觀多國風格的佛教寺廟建築。

佛陀曾走過尼連禪河,河中之沙被稱為聖沙。

佛寺朝聖莊嚴宏偉

悟道後第二週佛陀在一精舍前目不轉睛注視所悟道的菩提樹。

日正當中,來到菩提伽雅主要的朝聖點之一─摩訶菩提佛寺,在入口處脫鞋赤腳走入寺內,略發燙的石板地走來有點燙腳,「赤腳進入寺廟是規距,是對聖地、佛陀表示尊敬之意,也是體會當年佛陀赤腳走遍各地弘法的辛勞」Singh笑說。

佛陀悟道後第六週聖地,龍王現身池畔為佛陀擋避風雨。

摩訶菩提佛寺整體建築,主體佛塔下方上尖呈錐狀,由底部往上層層漸縮,塔頂建築宛若傘蓋,主塔四周圍繞有4座小塔,建築風格與主塔雷同。往主塔走去,前方的參道兩旁羅列著佛塔、佛像、雕像、鐘以及信徒奉獻的物品等,據了解,這些琳瑯滿目的「擺設」大多是信徒為還願、祈福所獻。主塔前方之通道的左側有一小殿堂,前方的圓形石座上刻有一對大腳印引起我的好奇,據說此為佛陀腳印,足印上擺放信徒放置的花朵及聖水,很有禪風。

第七週聖地,佛陀在一樹下禪座結束時,為兩位緬甸商人說法。

繞塔感受信徒虔誠

站在主塔前仰望,宏偉又壯觀氣勢,塔牆上雕刻著眾多姿態、神情不一的佛像。進入大殿內,鮮花、燭火味瀰漫,眾信徒雙手合十跪拜法相莊嚴的鍍金佛陀像。Singh表示佛陀手印為降魔印,然而,因佛像身披金黃色布幔,並不易清楚看見佛陀觸地手印。

想環繞主塔走一圈參觀,發覺主塔四周幾乎是被人群包圍,一路走來得需不斷「突圍」!人潮從佛塔後方的佛陀聖蹟之處─菩提樹與金剛座蔓延開來,眾多僧侶、信徒繞塔或坐、或跪、或繞塔行走虔誠參拜,雙手合十且口中喃喃默唸經文,也有人或靜坐禪定、或研讀經文。

來自泰國的朝聖團,由數位法師帶領默唸經文虔誠參拜後,眾人合作牽起一金黃色長布幔成一「長龍」繞塔而行,其中一法師笑說:「布幔如此長是因為含有眾多信徒的虔誠敬意,繞塔行走數圈參拜後將眾人敬意獻給佛陀。」此朝聖團老、中、青、幼皆有,數位年長者雖不良於行或坐輪椅,依然隨眾人腳步繞塔參拜,如此宗教虔誠在這兒處處可感受,心中也不自覺湧現感動之意。

印度是宗教朝聖的熱門點之一,雖然對宗教了解有限,到佛陀悟道的聖地─菩提伽雅走一回,多少體會眾多朝聖團體、僧侶千里而來朝聖的原由─宗教、心靈的追尋與感動。

得道聖地 菩提樹下金剛座

佛陀在菩提樹下成道,也是菩提伽雅最重要的朝聖點之一。據了解,如今的菩提樹已並非當年佛陀悟道的菩提樹,是移植自斯里蘭卡,但此樹的祖先據說是移植自當年佛陀悟道之菩提樹。

當年佛陀渡過尼連禪河走至菩提樹下禪坐,並下定決心不成道就不起坐,佛陀成道後菩提樹受眾人敬仰。阿育王時代,初期阿育王信仰外道,曾命人砍伐並焚燒菩提樹,但灰燼中又長出幼苗,阿育王受到感動遂命人以香乳灌溉樹根,隔日菩提樹又回復原樣。然而,阿育王王妃仍信仰外道,夜裡又命人砍樹,翌日阿育王見樹被砍,難過之餘又命人再以香乳灌溉樹根,結果菩提樹又再度重生。

走至摩訶菩提佛寺主塔後方,枝葉茂盛的菩提樹幾乎遮蔽此區,所撐起的巨大「樹傘」廣場上聚集眾多信徒參拜,還有推滿眾人所奉獻的鮮花。跟隨眾人在菩提樹下閉眼靜坐,聽著眾人誦經聲、枝葉聲、風聲,心境與腦海逐漸沉靜下來,還有股寧靜祥和之感。

菩提樹下有金剛座,方形石板據說是當年阿育王所設置,象徵當年佛陀靜坐地點,目前金剛座四角立有柱子,且上面覆有眾信徒虔誠裝飾的鮮豔布幔,看著裝點亮麗的金剛座,總覺得好像少了點當年的禪意原味。

悟道後聖地 7週聖地傳說

傳說佛陀悟道後,走訪菩提樹附近的7個地點,每個點各停留一週時間,且各留下故事,成為著名的7週聖地傳說。目前摩訶菩提佛寺附近有此7週聖地的立牌介紹,雖然地點並非是當年佛陀所停留的確實地點,但方位上大致確實,一一走訪將可以了解更多聖蹟故事。

<以下文配圖>

第一週聖地:菩提樹、金剛台。佛陀成道後,在菩提樹下金剛座上體會悟道的快樂。

第二週聖地:佛陀在一精舍前,連續7天目不轉睛地注視著所悟道的菩提樹,以報答菩提樹恩惠。

第三週聖地:佛陀在菩提樹的北方來回走7天,所走之地湧現蓮花成為蓮花步道。據悉,步行是動中修行,有身動心不動之意,另外,還可體會活在當下的意義。

第四周聖地:佛陀在此禪座7天探索更高深的法意,禪座時佛陀身放藍、黃、紅、白、橙5色光芒,爾後佛教也以此5色為佛教旗幟。

第五週聖地:佛陀在Banyan樹下對一婆羅教徒表示:人的尊貴並非決定於出生,而在於行為。據了解,當時印度實行種性制度,人們出生即決定其階級尊貴與低下,然而佛陀主張人人平等,可藉由修行改變自己,此主張在當時算是異言。

第六週聖地:佛陀在菩提樹南方的一池畔禪座,突然間天氣轉變為狂風暴雨,佛陀不為所動,龍王現身以自己的頭、身體為佛陀擋避風雨。

第七週聖地:佛陀在Rajayatang樹下禪座結束時,2位緬甸商人經過,將路上充飢的米糕和蜂蜜獻給佛陀,佛陀為他們說法後,成為最早皈依佛陀的俗家弟子。據說,後來佛陀給他們一束頭髮,2位弟子帶回國後造塔參拜,目前髮舍利還存放在緬甸著名的大金塔寺Shodogon Pogoda。

悟道前聖地 尼連禪河聖沙

傳說,佛陀悟道前在尼連禪河附近的苦行林修行苦行6年,因少食之故,佛陀身體消瘦幾乎不成人形,但心靈卻無所頓悟,後來佛陀體會到嚴苛苦行無法悟道真理,脫離極端的苦與樂,在平穩中才可悟到最高境界,因此佛陀走至尼連禪河中沐浴淨身,身軀虛弱的他沐浴後在樹下休憩,此時牧羊女Sujata經過,奉獻乳糜給佛陀食用。恢復體力後,佛陀走至一菩提樹下面向東方禪座,爾後成道。

來到位於摩訶菩提佛寺前方2、3公尺的尼連禪河,由於並未適逢雨季,河水淺還可見底,景象有點像沙洲,「當年佛陀越河在樹下悟道,所以河中之沙有聖沙之名,不妨帶回紀念。」導遊Singh建議。

鄰近河畔處有牧羊女佛塔(Sujatagarh),石磚所建的佛塔是今年下半年才被新挖掘出來,Singh表示,此佛塔為紀念牧羊女所建,所在位置據說是當年牧羊女家所在。

旅遊資訊

◆航班:台北─德里直飛航線,目前有華航飛航。

◆時差:印度慢台灣2.5小時。

◆匯率:1美金約兌換48盧比。

◆旅遊資訊:可洽詢印度台北協會,網址:http://www.india.org.tw

◆出團情報:旅遊產品可洽以下旅行社,金展(02)27751138、東南(02)25312701、鳳凰(02)25378121、洋洋(02)25098555、山富(02)25518866、順達(02)25819945、喜美(02)25086848、行家(02)25166630、發現者(02)25672616、時報(02)66083113。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