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家庭親子】〈徵文大拼盤〉 爸爸沒錢買給你 一樣愛你

2009/02/12 06:00

〈徵文大拼盤〉
爸爸沒錢買給你 一樣愛你

圖/鍾淑婷

〈徵文大拼盤〉
爸爸沒錢買給你 一樣愛你

當家中經濟不再像以往景氣好,家長可以出手闊綽滿足孩子的物質慾望時,何不讓親子間的相處返璞歸真,從心出發,相信更能拉近親子間的互動!

〈心靈更富有〉

免費學樂器 把全家拉一起

文/momo(高雄縣)

我家是很傳統的家庭,從小爸爸媽媽分別忙著上班、做生意,漸漸地我們跟父母之間別說是談心,連談話都宛如陌生人在寒暄般。後來,我跟弟弟到外地求學,跟父母的感情更是疏離,直到音樂改變了家人間的互動!

在因緣際會下,我得知社區廟方有開辦免費的國樂教學,從小就對彈琵琶有著莫名憧憬的我,便去詢問課程。當廟方人員跟我耐心說明有教授哪些樂器時,我忽然心生一計,想說拉全家人去上課應該可行。

退休後在家沒事的老爸,聽到我說學成後會在社區辦演奏會,向來愛表現的他立即出現濃厚興趣。老媽一聽到可以像古裝連續劇裡的女主角一樣,有氣質地彈著古箏,也跟著舉手說要報名。再說到一有空閒就喜歡玩電腦遊戲的弟弟,一聽到他愛慕已久的鄰居小美也要去上課,二話不說便自己填了報名表。

就這樣,我們全家一起去上免費的國樂課,不僅一起切磋技藝,彼此之間聊天的話題也變多了。而且,我們的課程不但是免費,連樂器也是廟方提供,完全不用花錢,卻意外拉近家人間的感情,在這不景氣的年代,我們的親子關係不僅變得親密,心靈也變得更富有呢!

〈方便又有趣〉

一起看影片 交流心靈

文/曹淑芬(台北市)

在睡前與女兒共度一段美好的睡前談話,一直是我了解孩子的最好方式。

除了睡前小聊,我會去租適合孩子的影片一起觀看,懂得運用現代科技也能幫助親子互動。一部片我會拆成數次播放,孩子寫完功課,可看上半小時或一小時,看完後,我們可有得聊,舉電影瓦力為例,是最好的環保教材,那比起一板一眼說教寫報告精采有印象。

而「數來寶」中3隻超可愛的花栗鼠,被壞叔叔騙離家,讓寶貝看得一把眼淚及鼻涕,我說我看到的內涵是不同的,3隻好栗鼠其實是3個叛逆的青少年,讓他們生氣離家的爸爸其實愛他們的,他用的是儲蓄及無微的愛照顧孩子。寶貝看不到媽咪的較深一層想法嗎?沒關係,我已為寶貝青少年時不聽勸,存了資本與回憶,當花栗鼠的溫暖重現時,會是更好的教材。做媽的,何必大聲嘶吼,傷了美美的氣質形象,又將孩子推向壞叔叔的懷裡?

再忙碌的日子中,撥出一點輕鬆的時刻,愛的交流讓我們的關係更親密穩固。

〈技高一籌〉

競賽遊戲 陪你玩到底

文/哈哈(台北市)

兒子小學時期最愛玩「象棋」,我就會要求他「除非功課做完,不然不跟你玩」、「除非考試幾分以上,否則不跟你玩」、「沒有跟姊姊吵架才跟你玩」……,說也奇怪,他為了要我跟他玩「象棋」,居然聽話極了,回想起來,或許因為當時我們的棋藝「旗鼓相當」,才會讓他「輸了不服氣」、「贏了好得意」,每次都躍躍欲試。

兒子稍長,開始學乒乓球,剛開始我贏他很多,他總想找機會跟我挑戰,甚至帶同學回來跟我比賽,我贏越多,他的興致也越高,當然「條件說」更免不了,逐漸的,他的球技進步了,「有機會贏我」更成了他的目標,帶同學回來跟老媽PK變成他的樂趣,在很多家長以花錢消費來滿足孩子的願望的同時,我卻能以「球友」的身分廣結兒子的朋友,讓他從中得到快樂,這讓我感到既驕傲、又欣慰。

兒女小時候我們陪他們競賽,在他們記憶深處絕對是「快樂的回憶」,相信只要有空,兒子絕對很樂意跟我玩「象棋」,跟我再比賽「桌球」,親子互動不就是這麼簡單?

〈增長知識〉

說故事 比玩具更吸引

文/林琇琬(南投縣)

孩子要買玩具,在能力範圍內我也盡量買給他,可是後來發現,不論貴的或便宜的玩具,他都玩不了多久,也不懂得珍惜玩具。

後來,我開始講故事給他聽,我才省下玩具錢,他也更加有邏輯性。

孩子對玩具會喜新厭舊,就是因為太有好奇心,我就利用他的好奇心,編故事給他聽。

例如他上禮拜迷上牙醫玩具組合,我就告訴他,加拿大原住民醫師的故事,後來他玩具「忘了」要買,一直問我:「那個醫生後來怎了?」

前天他又迷上風鈴,我就告訴他,日本大藏寺的風鈴中,其實住了個長髮女鬼,他又再一次忘了要買風鈴,而直問:「那個女鬼後來成道了沒有?」

乘著故事,我和孩子一起去加拿大、日本、越南、雲南、尼泊爾、埃及……,不但增進親子互動,他的好奇心、想像力、邏輯性也大增,身為母親的我,也由提款機的功能,晉升為令他崇拜的知識提供者,一舉數得。

〈家裡即遊樂場〉

做家事 寓教於樂

文/Doris(台北市)

不需出門、不需花錢,可以讓做家事成為親子互動的橋樑。

學習烹飪:讓孩子一起與大人學烹飪,更可增進親子間的互動,從煮飯、炒菜、烤西點、做果凍,依各年齡層的孩子找出適合的烹飪,尤其是小朋友最喜歡和媽媽一起做果凍布丁,好玩又有趣,也省了一筆買外食的費用。

幫忙打掃:洗衣洗碗、掃地拖地,千萬別讓這些成為父母親的專屬工作,孩子與父母親一同完成,讓孩子學習到團結與家庭向心力,產生良好的樂趣與互動,分攤家事才能體會到父母親的辛苦,孩子除了享受之外,也必須靠勞力感受一下工作者辛勞。

綠化環境:在陽台種種香草植物,全家人一起當個綠手指,觀察植物的生長,飯後大家在陽台摘下新鮮的香草植物來泡茶,邊喝茶邊聊天,在星光下溝通彼此的心。

陪伴彼此:父母親就可以陪小朋友寫功課、玩遊戲、看電視,很多父母忙於工作,所以這些事有很多人都做不到,尤其是獨生子女更需要多一點的陪伴與關懷,大人總是不知道孩子想要的是什麼,常常用金錢打發,其實多陪陪孩子,了解他們的心,才是最重要的。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