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自由副刊】夢短夢長都是夢

2009/07/22 06:00

夢短夢長都是夢

◎呂大明 圖◎閒雲野鶴

1.被遺忘的角色

天鵝優游在經過月光漂染的湖上,化身為銀色的睡蓮,聽不到牠展翅擊拍聲。

孩子正沉入夢鄉,夢鄉也許帶著潛意識的形態。

但人就是清醒時也一樣塑夢,夢是一把開啟智慧之門的鑰匙,夢是敏銳的藝術刀筆,夢昇華了人世的痛苦。

那些腦子特別活躍的種族的後裔,他們撒下釣夢的釣餌、漁網……莎士比亞是幻想之子,是擅長寫夢的……

在荒涼波羅的海一帶,冰封的穴洞裡住著巨熊,夜裡傳來狼的嗥聲,或傳說中的Berserk,據說是斯堪底納維亞身穿熊皮的武士,在出征前必在盛宴中暢懷飲酒,驚濤狂飆的傳奇故事已是過去年代的一幕……如果你讀過西班牙史詩《桑切斯二世和薩莫拉之圍》,你來到杜羅河北岸西班牙的薩莫拉,一定會為這齣悲劇黯然淚下,驍勇善戰的西班牙國王桑切斯二世在圍城中向已生的未生的,活著和死亡的薩莫拉城民挑戰,桑切斯死於這場戰役……人似乎還端坐在筵席上,盛宴中排滿了美酒珍饈……一剎那聽到人類的哭聲,饑餓乾枯的一雙手掌正揀拾地上盛宴留下的渣屑……

美國19世紀詩人朗費羅(Henry Wads worth Longfellow)也曾經在他詩中敘述彼得一世(亞洲人稱他為──白沙皇),他從陵墓中將黃金色錦緞縫製的屍衣撕裂,突然,聽到他的軍隊響在大街上的腳步聲鼙鼓聲……他從伏爾加河、頓河再度率領大軍出發……他向伊斯坦堡的蘇丹發誓:「基督徒不會再遭受蠻橫的殘害。」……

英雄的故事逐漸成了孩子臨睡前母親講的枕邊故事,當熄燈的時辰,孩子睡入夢鄉,母親一邊兒看著孩子嬌憨的睡容,一邊兒想起那陸路來海上來星夜飛馳聲名顯赫的英雄人物,如今已成了被遺忘的角色,曾經是:Chief characters;The chief actors in the drama(戲劇中的主角)如今已沒有幾個活人還記得,母親心上泛起幾分悽涼味兒,似乎聽到鴉鳥在夜半啼鳴,似乎聽到鄰里間的犬吠成了號泣……窗外升起薄霧,沐浴在月光下鍍上銀輝的遲桂花溢出銀色的淚光。那跨越歷史貫穿永恆的聲音已在我們生活的世紀消失了,那馬背上馱著人類命運的人物也消聲匿跡了。

2.追求彼岸的世界

夢是神祕的充滿法文Rythme(音韻)和Melodie(旋律)朦朧之美,追求一個彼岸的世界。

人類塑夢也成了夢的俘虜,夢都屬於精神的,但有時也如感官和嗅覺,飄著麝香,安息香和沉沉的檀香味,現實世界光怪陸離的圖式逐漸崩潰淡化,你如走入黃昏泰晤士河濃霧中,車喧人鬧化成一場交響樂,夢是高蹈派詩人追求的唯美。

塞風呼轤轤穿過林間,踏在斷枝枯木間,站在如殮屍布一般延展的雪原上,站在人生孤另另的崗丘上……我們的夢也會像斷羽的鳥兒,像安息在墓中冰冷的雙唇,逐漸憔悴枯萎了。當人類安息,在大地之床上,就脫離了夢的腳鐐手銬,但說不準墓穴自開,夢已塑成,為浮華世界注入一股清流,邁入永恆。

屬於生命的軀體已傾圮,人已噤聲,眸中的燭光已熄,俗世的日子已結束,夢的輪廓卻逐漸成形,逐漸在無垠的宇宙間擴展。

法國詩人維尼(Alfred de Vigny)是以如何悲涼的心情去塑造他的夢,他的詩都屬於血淚詩章〈橄欖山〉(Le Mont des Oliviers)詩中耶穌基督踽踽獨行,身穿白色的殮衣,衪內心充滿慈悲,衪的痛苦與宇宙眾生,與肌膚相親冷得顫抖的人類共命運……

〈狼之死〉(La Mort du Loup),他描述月光下狼舞動清影,原是一幅和諧的畫面;狼家庭洋溢天倫之樂,卻遭遇命運的大筆,獵人的圍困,雄狼死前舐著自己的鮮血,沉默無聲地死去,悲傷的母狼依舊留下保護小狼,教導牠們如何在饑餓中求生……

維尼這位堅忍的悲觀詩人,他在精雕細塑的藝術中表現哲理,他的詩含有啟人深思的使命感,雖然他只留下四十餘首詩篇,依然是法國文學史上的瑰寶,維尼的詩實現他的夢;教給人類在痛苦中學會堅忍。

3.宇宙洪荒

梵谷彳亍茫茫的人世間期待攀登夢的高峰,藝術的血液流在他脈管裡,嚼嘗生的痛苦煎熬,讓內心如一座焚燬的城市,仍以鮮豔鳥羽的色彩繽紛畫布的空間。似乎饑餐教堂採自洪荒時代的舊石頭,麥的麩皮、卻畫出〈奧維的教堂〉(L’Eglise d’ Auvers-sur-Oise)與〈麥田群鴉〉那樣的傑作。

法國浪漫主義代表作家雨果演出劇本《艾納尼》時,他的文壇夥伴都是浪漫主義的先鋒隊,如葛紀葉(Theophile Gaiitier)還奇裝異服、身穿大紅露半截手臂的襯衫,淡綠色褲子出現在戲院……他的詩作純為藝術而藝術,他的夢表現在詩歌裡對物體美的描述與文字技巧的琢磨,他的文字具有繪畫與雕刻的美,又使他成為法國巴拿派與象徵主義的詩人。

在金鞭斷折骨肉離散的時代背景,杜甫寫出感時傷逝的動人詩音,葛紀葉也經歷普法戰爭,戰爭的陰影使他心靈沮喪破碎,於1872年死於巴黎,但他從不描寫外在的世界,他經營的是文字煉金術。

徘徊在瓦日河奧維小城,雪將這座小城裝飾像一幅畫,屋瓦窗格都垂掛雪花……在極溫馨的氛圍中,異鄉旅人的思維卻奔馳在另一種境界,在人生戰場上像傷殘的步兵跋涉在雪原上,僵硬的嘴唇緊貼銅號吹出蕭瑟的絕響……那也是《山海經》裡夸父追逐太陽競走,一朝進入太陽光輪中就乾渴無比,飲河不足,北飲大澤,還沒到達就在途中渴死了,只有他留下的木杖化成一片桃花林……

人生的夢超越一切,梵谷彳亍茫茫的人世間期待攀登夢的高峰……

4.《沙恭達羅》的重演

農夫的夢是那麼單純,希望犁過的土地變成一塊生養眾生的沃土,金色的種子在勞苦耕耘的泥土裡萌芽……薔薇藤蔓,月桂樹叢傳來班鳩的鳴聲,他站在那兒聆聽,人間的酷寒與嚴暑交替,在沙漏計時中一雙粗壯的手逐漸枯癟,而歡樂的夢醞釀在秋後豐收的時辰。

哲學大師的夢也迥然相異,希臘犬儒派哲學家狄俄蓋涅斯(Diogenes Vos Sinope,紀元前412-323)清心寡欲,置身在木桶裡享受他的日光浴……曾隨亞歷山大帝遠征的印度哲學家卡拉奴斯(Calanus)因恐懼衰老跳下火窟自焚,他智慧超人能預言亞歷山大帝的命運,卻輕意放過自己手邊生命的寶鑑。

夢囊括世間的悲喜歡憂,是印度詩人迦梨陀娑的戲劇《沙恭達羅》的重演。

夢是一把開啟智慧之門的鑰匙,夢是敏銳的藝術刀筆,夢昇華人世的痛苦……●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