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自由副刊】〈洛杉磯傳真〉 誰還記得殷海光?

2009/08/19 06:00

◎王丹

8月15日,財團法人紀念殷海光先生學術基金會在台大社會科學院召開「追求自由的公共空間:以《自由中國》為中心」學術研討會,以紀念殷海光先生逝世四十週年以及雷震先生逝世三十週年,以肯定殷海光,雷震等先生「在戰後台灣的歷史進程裡,為這塊土地播育了自由主義的種子,形塑了公共空間的理想」的歷史功績。

會上,「殷門弟子」之一,中央研究院院士張灝先生做了題為〈從公共知識分子談起:殷海光的理想主義道路〉的主題發言,指出殷海光先生之所以為後人景仰,不僅在於他對自由主義堅持不懈的闡揚,也在於他做為公共知識分子的生命道路。借助殷海光先生的範式,張灝先生總結了公共知識分子的三個特質,即:超越專業限制,走入公共空間;反抗政治威權的壓制;面對權威,堅持獨立自主的精神。張先生最後的總結說,殷海光現象,一言以蔽之,就是理想主義。

張先生一番話,既是對其先師的精神的概括,也不無對當下知識分子現狀的感歎和期待。令做為晚輩知識分子的我在台下不能不為之動容。而更令我觸動的,則是另一位中央研究院院士林毓生先生即席發言的一席話。他開宗明義地感慨說:「現在在大陸,很多知識分子讀殷海光先生的書,但是在台灣,讀殷先生的書的人反倒少了。」出現這種現象,他的結論是,大陸現在還是左派威權統治,而一生反對威權統治的殷海光先生的思想,自然就有市場;而在台灣,民主發展走入歧途,所以讀者就少了。林先生沒有深入闡明他對「台灣民主的歧途」的認識,不過聯繫剛才張灝先生的發言,我倒認為台灣現在知識分子理想主義精神的普遍失落,也不能不說是殷海光先生受到冷落的原因之一。

在我看來,殷海光先生的意義,在於他不僅獨善其身,就是堅持自己內心的真理,不被環境所改變;更重要的是,他身為知識分子面對殘酷現實,並不迴避,而是劍及履及,言傳身教地延續自由主義的火種,甚至挺身而出,挑戰威權政治的楷模。知識分子往往敏於言而訥於行,腹誹的功力遠遠超過出聲的勇氣,每思及此,我就會想起當年雷震先生被捕,殷海光等先生立即公開發表抗議,並且表示雷震先生無辜,應當負起《自由中共》的言論責任的是他們這些作者。這樣的勇氣,才是殷海光先生的自由主義能夠得到後人景仰的主因。殷海光先生展現的人性的光輝,照亮了他的自由主義。而這種光輝,正如張灝先生所言,就是理想主義的光輝。今天的知識分子,尤其是那些自稱秉持自由主義的知識分子,又有多少人能夠像殷海光先生那樣打破專業的限制,不被學術平等等規範束縛,而勇敢站出來,擎起理想主義的旗幟呢?

回到林毓生先生的感歎:「今天的台灣,還有誰知道殷海光先生呢?」會後我在我的Facebook上發表感想,就有年輕人直言:「這個人是誰?」而我想問的是:「這是誰的悲哀?」●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