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自由副刊】從「八方美人」說起

2009/11/11 06:00

◎庄腳人

日前,在參加「蔣渭水學術研討會」時,合唱團演唱了詩人江自得醫師摘自蔣渭水《獄中日記》,所寫的第十五首詩,其中有句「預審判官是八方美人」。座談時有位與會人士,便發問所謂「預審判官是八方美人」是什麼意義時,作者江自得醫師說「八方美人」是日語,最好由他夫人,也是在座的日文教授來說明會比較清楚。經由這位日文教授說明後,更有人說蔣渭水先生是在日治時期坐牢,所以在獄中所寫的日記,是使用河洛話與日語混合所寫成的。

因此更引起與會人士的熱烈討論,紛紛提出用漢字所寫的日文,與漢文同字卻不同義的例子。更有人說,我們現在所說的「台灣話」其實與「福佬話」或「福建話」也不一樣。首先從日語的「八方美人」的意義來說,有人說從漢字字面來解釋,「八方」即是從四方八達而來的美人。其實日語的「八方美人」是可對應「任何人」的意思,進一步解釋,可說是不肯定也不否定,沒有善惡也沒有是非的形容詞。所以很多人以為日本的語文使用很多漢字,便推論日本與漢人是同文的民族,其實不然。

日本人與漢人因生活習慣與文化不同,對漢字的應用也不一樣。例如,漢語所說的「打折」,日語卻是用「割引」;漢語的「火車」,日語是用「汽車」;而漢語的「汽車」,日語卻是用「自動車」等……同字不同義的字句,文字歧異的例子多得不勝枚舉。尤其「文法」,更是不同。例如我們說「去台北」,日語的文法卻說「台北去」,也就是我們將「動詞」放在「名詞」的前面,而日語是「動詞」在「名詞」之後。尤其日語的發音,也會讓台灣人因誤會而衍生出新的語言。例如台語的「圍標」,日語是「談合」(),而台灣人將聽成,然而日語的是台語的「湯圓」,所以台灣人就將「圍標」說成「搓圓仔湯」。

日本治台五十年,台灣人日常生活的方式無形中受到日本影響,因此在生活用語上,例如便當、便所、(爸爸)、(媽媽)、(嬸嬸)、(伯伯)、遠足(短程旅行)、割引(打折)、出張(出差)、都合(方便)、案內(引導)、(混擬土)、運將(司機)、卡油(敲竹槓)、一級棒(最好)、郵便(郵政)、?(鼓吹)、那卡西(賣唱)等等,都是在日治時代用慣所留下來的台灣語。其他如從荷蘭語、西班牙語,以至原住民的各族語言,所混合成的習慣用語,更是不計其數。台灣原本是無人島,後來經過不同時代,從不同地方的不同族群,紛紛移民來台後,這個移民島的語言也就經過了一種融合。所以在台灣島上的人,所使用的語言無論是從唐山來的閩、客或原住民各族,以至荷蘭、西班牙、日本統治時期遺留下來的語言,已成為當前台灣島上人民平常生活的用語,這些混合性的語言,應該統稱為「台灣話」。●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