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自由副刊】第五屆林榮三文學獎.小品文得獎作品輯10之7 火葬場

2009/11/23 06:00

◎羅志誠

平頂、灰泥的火葬場前,人車絡繹不絕地往來,繁忙的有如郊區的一座小火車站。但那簡陋的模樣,連一點顏色都捨不得著上的灰牆,連一點裝飾也不容許存有的廊柱,只能說是後火車站吧。我們在此為一位年輕旅者送行。

只有月台而沒有列車到站,只有蒸氣而沒有車輪隆隆的後火車站。我們遠望煙囪冒出一陣意味著碳水化合物的黑煙,隨後的白煙徐徐,百分之八十的構成是水。不久大雨落在這旱季的南國郊區山麓後火車站的平頂,滑落成珠濂;落在賣椰子水的小販躲雨的榕樹旁淅瀝瀝地;落在瀝青壓成的道路小坑上,成一灘可以飛濺的泥水。像是說好了似的,載運每位旅者從文明的都城抵達這古老的後火車站的,是全新黑頭加長型的凱迪拉克。一車送行者,一車敲鑼鼓吹或鳴笛,各自有各自的章法,像是可以一次買齊的大賣場:黑闊大裾、黑布裙、黑布鞋、白長袍、頭白、麻衣、麻簪、道袍、袈裟,一應具全。

月台上的奏樂總就是那些,能撩撥我們這些中年送行者心弦的,是小學畢業前硬背下來,只為了在典禮中頌唱的驪歌,於是便不由自主地跟著哼了幾句:

驪歌初動,離情轆轆,驚惜韶光匆促

哼哼哼哼,哼哼哼哼,哼哼哼哼哼哼哼

輪我們進站了。像是持著月台票的送行者,目送著旅者被推往月台。彼界之門,中央廚房般的食材遞送口,蓮花紋飾的五分板木看來厚實,月台服務人員推著有點卡住的台車。我們的朋友已經遠行了,我們來到中央廚房般的票根遞送處,收取由方形鐵盤盛著的票根。沒有舍利子做為紀念,正如同沒有家徽做紋飾。罈面上放置著旅者的笑容,讓送行者安心,為票根留一個居所。像是說好了似的,當我們離開月台時已不見鑼鼓喧囂車來人往了。已近午時,日頭也露臉了,留下麻雀啁啾在瀝青路上,小酌坑裡的雨水。

年輕旅者的面容終於從我心中淡去。誰沒有這樣一位朋友終年不見,再見時已是兒女成群油光滿面,或是另一位朋友遠走異鄉只好在流言中聽聞。這是電的時代,誰都想試試在google、facebook,以及諸如此類的工具中,以光速擷取某一位朋友的雪泥鴻爪。試著想想,我們可能在路上,或是偶然的交通事件中遇見長大的、變老的、整容的朋友。只不過是我們的年輕旅者選擇了neither,展開了星際旅程。熱力學告訴我們,熵是有增無減有去無回的,我們不會再遇見了。但是誰知道呢?我們的朋友成為宇宙星塵的一部分了,這古老的經歷了自己一生的宇宙在夜裡注視著我們,要我們再安靜一點,這樣我們才會聽見更多的聲音,會了解篝火燃燒的奧祕。●

【評審意見】

送別的生命場景

◎陳芳明

把火葬場視為後火車站的送別月台,是相當傳神的生命場景。從進站到離站的旅程,如何詮釋活著的意義?為一位年輕旅者送行之際,不免湧起複雜的苦澀滋味。繼續活下去,必須承受各種痛楚,在流言中倖存,在蒼老裡衰弱。唯先行離去者卸下重擔,以碳水化合物的軀體接受燃燒,化為煙,化為雨,升格為星,降格為塵。時間與生命至此都失去意義。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