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自由副刊】見證

2010/01/31 06:00

見證

文.攝影◎王文娟

九十高齡但身體仍非常硬朗的老詩人出了書,不無總結過往創作的意味。新書發表會中,不少各世代的詩人和他們的年輕學生、詩人的老友,以及本身也是愛讀者的作家、出版人們,從城裡散居的各處趕來,齊聚一堂,輪番發表一段與老詩人來往的軼事、朗讀自己的詩作致敬,在詩的創作冷清多時之際,此間難得的熱鬧,像魔術師手中一枚角度微妙的鏡子,神奇地折射出詩壇繁盛的榮景。

無論讚美、眼淚、歡笑、回憶、小笑話(或因太急切地想要說什麼、反而讓語言的表意功能溺水於情感的波浪),當它們成為不斷堆疊的禮物,意欲獻給場中的主角老詩人,而老詩人竟從頭至尾不動聲色、不發一語,這一高一低、喧騰與靜默、入世與超然,便形成了強烈的反差。據說是老詩人的原則,在公開的場合皆是如此,好似他在場又不在場,既是焦點又是旁觀者,一切因他而起,卻又與他無甚相關。

不由得讓人聯想起真身與化身的禪意說法。世界的真相只有一個,但它化為各式各樣的形貌,每一個分身都是一條通向真實的途徑。它想要藉著老詩人的形體和一生傳遞什麼呢?答案也許只能去他的詩集裡找。

但如果再細細觀察,老詩人外顯的寂然並非等同於毫無溫度,他的眼神是靈活的,體貼地照顧會場的每一個觀看他的角度,想必他的耳朵也因為自己不急著說話,而更加地專注於聆聽。只有當他的老友,亦是一位白髮蒼蒼的資深詩人,在致詞後返身給他一個擁抱,老詩人的嘴角才微微上揚,洩漏了暖意的回應,卻也是極端節制的。由於此舉讓他的上半身略微伸展,露出繫在軍綠風衣腰間部位的一條腰帶,細細的黑色仿漆皮材質,環扣則是大大的英文字母G,鑲滿了細碎的亮鑽,或許,就是老詩人對於此次出席最隆重而無聲的致意罷。

一個女記者坐在會場的最角落,單手伸直舉高一支麥克風,數十分鐘不動,彷彿她自身也化做了收音的天線,而偌多的攝影機和無論媒體工作者與否幾乎人手一台的數位相機,那麼迫切地想要記錄所有細節和過程的集體行動,反倒讓此刻正在進行的現實恍如一場夢,人人唯恐夢醒之後一切不再,於是未雨綢繆地在各自的記憶圖景留下種種地標、指示、暗號,是為日後回溯路徑之存在的見證。●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