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家庭親子】〈徵文大拼盤〉養老新思維 三代不同堂

2010/04/18 06:00

圖/王孟婷

老了以後,不是只能和孩子綁在一起,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想過的生活,銀髮退休生活一樣可以活得很精采!

圖/王孟婷

〈找尋自己的天空〉 銀髮公寓 和老友相伴

文/doris(台北市)

友人的母親在某一天,提出她想住在老人安養照護中心的想法,上網找了很多資訊後,才發現很多父母親都不與子女同住,所以產生了很多銀髮族的住宿新市場。

我和友人與她的母親一起到幾間老人安養照護中心參觀,感覺規劃得很不錯,除了住宿之外,也有醫療、養生飲食、康樂活動、學習課程等等規劃,真是五花八門。

當時我與友人討論著,等以後我們都老了,可以找幾個知心好友,大家一起住在老人中心,彼此共同生活、談天說地,這樣也能有個照應,可以與知心好友安詳的享受老年生活,那也算是另一種福氣呀!

年輕人有自己的生活,所以換個角度來思考,銀髮族也要擁有自己的一片天空,也要活出自己的人生,與子女分開住其實也不錯,減少摩擦反而會給彼此更大的空間,與其每天跟子女爭吵,倒不如讓子女一星期探望一次,那種感情較不易有摩擦,心態上也會覺得更好。

年輕時多為自己存點老本,等老的時候帶著那筆錢,和朋友一起搬去老人中心去享清福吧!

〈獨居逍遙自在〉 獨居阿媽 卡清閒

文/瑪汀妮(台北市)

當新嫁娘奉茶那天,阿媽笑咪咪的包了個大紅包,溫厚的阿媽幾乎是人瑞的年齡了,身體還很硬朗,她堅持自己一個人住,因為「卡清閒」。

我的婆婆──也就是她的媳婦,天天碎碎念要求阿媽回家同住,偏偏這位老人家最大嗜好是跟著進香團全台走透透。她雖然放棄四代同堂的快樂,但她常常三不五時就掏出個護身符給兒孫輩,「阿媽上星期去求來的,有拜有保庇喔!」她總是笑容可掬地說。

婆婆無可奈何,只好請個相識的幫傭,常到阿媽家打掃。如果阿媽沒有趴趴走,有時她會在家簡單吃一餐,有時就一通電話打來:「今日有煮飯否?我要回來吃。」當天晚餐,大家就覺得彷彿過年一樣,左一聲「阿媽」右一聲「阿祖」,家裡平添好幾分熱鬧。

我真佩服這位老人家,衷心希望當我滿頭白髮時,也能像她老人家一樣健康樂觀又有老朋友,即使獨居也不怕,日子過得可逍遙自在啦!

〈別倚老賣老〉與兒孫同住 別只動口不動手

文/謝又新(台北市)

人老了何去何從?會成為孩子們的包袱嗎?我從二姐身上看到的是「不會」!

姐退休後,先和姐夫遊山玩水犒賞自己。緊接著,孫子一個個來報到。從此,姐遊走三個子女家中,享受含飴弄孫親子之樂;累了,就回老巢休息或出國充電。十多年下來,我所看見的是姐擔心兒女說她偏心,去誰家住太久;而不是成為孩子們的拒絕往來戶。姐一向很會照顧別人,從不是麻煩製造者。她的個性與人為善,待人總是笑口常開、平易近人。

也許,這就是姐讓我欣賞和要學習的地方。老人家嘛,不要整天只動口不動手,裝傻一點、裝笨一點。其實,在我看來姐不笨、不傻。她很聰明,只是她懂得吃虧就是佔便宜,家和萬事興的道理。況且,距離就是美,不住在一起,優點總是特別多。

年輕人崇尚自由、獨立,很難達到老有所養以至老有所終的理想境界。及早認知事實,跳脫傳統窠臼,從小教導孩子正確價值觀,自己也要不斷與日俱增,才不會和社會脫節,成為拖累孩子的包袱。

〈退休重理財〉下鄉種田 當個開心農夫

文/李明清(台北市)

很多人辛苦了一輩子,由職場退休之後,如何開心過自己喜歡的生活,變成主要的問題。

老王是一個不錯的例子。65歲退休的時候,老王領了一筆200萬的退休金,加上平時的儲蓄100萬,總共有300萬的現金,另外勞保給付每月可以領1.8萬,因為孩子均已經長大成家,沒有後顧之憂,兩老到宜蘭租了一塊有農舍的土地,月租3000元,就這樣,他們來到風景漂亮的宜蘭,當起開心的農夫。

因為不是種菜來賣,只是自己食用就好,因此沒有什麼壓力,還可以供給在台北的兒女食用。偶爾,假日時候,兒女全家也常由台北到宜蘭來玩。

老王也很懂得理財的重要,他把退休金投入股市,購買歷年來盈餘分紅6%左右的三檔股票,預計以後,每年會有投資報酬率4-6%,每年還會有8-12萬的收入,而剩下的100萬現金,則留著應急使用。如果,以台灣目前的壽命80-85歲計算,老王他只要打點未來15-20年的生活費就可以了,不是嗎?

〈夫妻相伴〉退休住國外 落葉再歸根

文/李賽其(台中市)

我是一位老年科醫生,十多年來看過太多含怨照顧老人的故事。這些家屬上有高堂、下有子女要照顧,加上自己又要上班,往往心力交瘁,但礙於人倫要求、社會期待,也只能勉強承擔。

我跟太太沒有生小孩,兩人努力賺錢存退休金。雖然才40出頭,因為少了小孩的開銷,我們幾已儲備足夠「糧草」,可以出發去過退休生活了。退休以後,我們打算到德國海德堡買間公寓,在那裡養老。

雖然備妥養老存款,但坐吃山空並不保險,這幾年我嘗試找到第二專長──寫作,得了不少文學獎,未來住在德國,仍能透過網路投稿,不僅賺零用錢,也可以跟人分享德國經驗。

歐洲冬天大雪紛飛,我們計畫每年回台住幾個月,探望親友。台灣的房子會留著,等老到動不了想要落葉歸根時再搬回來住。如果失能失智或者老伴先走,台灣的養老院我很熟悉,很容易找到適合的機構。屆時所有存款委由專人信託代管,張羅生活醫療事宜,闔眼的時候如果還花不完,全部捐給我心愛的故鄉,感謝賜給我豐富的一生。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