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自由副刊】淺說喪儀

2010/04/21 06:00

◎庄腳人

人之生死,是必然的因果關係。自古以來,尚無「有生無死」的人類。每個人同樣都是從母胎出生,但死亡卻有許多不同的原因或方法,因此才有句「一樣生,百樣死」的俗語。尤其死後的喪儀,因宗教信仰的不同,以至傳統習俗的沿用,更是各式各樣,不勝枚舉。

就早期台灣社會多數習俗而言,以筆者記憶所及,人若在病危將要斷氣時,要將其病體移置大廳向外的左邊(謂之大邊);而到了斷氣時,要以石頭當做枕頭,並在其腳尾(腳底處)前放一碗白米飯,稱做腳尾飯,並燃香及燒「銀紙」(台語),同時其子孫要放聲悲哭,而女性就要依亡者在世時的稱呼(如阿公、阿嬤、阿爸、阿娘等),放聲念出哀悽的詞句。尤其已出嫁的女兒,獲悉喪訊、回娘家奔喪時,在距離娘家一段路程前,就要哀哭地跪著爬回家門。

早期家境比較寬裕的家庭,家人死亡時就會馬上請「道士」來做「開魂路」的功德,經過一個禮拜後,則要請道士來做「頭七」的功德。再來是「三七」(死後第三個禮拜)又稱為女兒七,要由女兒們負擔費用,請道士來做三七的功德。死後第五個禮拜則是又稱「孫仔七」的「五七」,做功德的費用由孫子輩來負責。最後是「滿七」(死後第七個禮拜),同樣要請道士來做功德。最後是「百日」(死後一百天)及「對年」(死後滿一年),都要做功德。功德之多,真是驚倒人(也有人說「驚死人」)。以上所說的,都是守舊的喪事之例。

二次戰後,台灣社會的習俗變化很多,例如花費很多錢設置的靈堂,親戚朋友需送花籃、花圈、罐頭等,此外,上自總統、副總統、五院院長、各部會首長,以至各級民意代表的輓聯,輓聯愈多愈顯示其風光。出殯當天,家祭之後的公祭,若有高層政商名流能親往弔祭,更是遺族的榮耀。而且在祭壇的「花山」及送給參加公祭來賓的「答紙」(禮物),更是一筆為數不小的花費。如此,說是孝順,不如說是展現其子孫的社會地位和榮耀。

最近日本出版一本《不要喪式》的暢銷書。有位主婦投稿報紙呼應,她說日本喪儀費用平均231萬日圓、美國平均44萬日圓、韓國平均37萬日圓,如果使用火箭發射至宇宙的「宇宙葬」則要花費100萬日圓(目前日圓對台幣大約2.9比1)。這位婦人說,人的價值不能以葬儀大小來衡量,在世的生活與對社會的貢獻,尤其是子孫的實質孝順更為重要。最近有位鞋業老闆舉行「生前喜樂告別感恩禮拜」,筆者覺得很新鮮,親自去參加觀禮,結果卻是宗教信仰的「受洗儀式」。人生行事多樣,如此以生前喜樂告別感恩禮拜的名目,邀請親朋好友聚集一堂,有說有唱,也算是一件人生的好事。●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