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自由副刊】聽故事的人 ---吳孟芸《咖啡館裡的交換故事》原作展

2010/05/25 06:00

插畫家吳孟芸。

文.攝影◎孫梓評

故事場景皆為異國城市,此乃吳孟芸為「波哥大」所畫之作。(吳孟芸/提供)

電話那頭傳來淡淡的鼻音,無論是怎樣緊迫的請求,她總是說好,彷彿還能看見她點著頭、帶著微笑——多年來與副刊配合插畫工作,吳孟芸像一口湧泉,灌溉著文字量龐大的版面,藉由她多變的畫風,對應各種體質殊異的他人文字,幾乎沒有不能合奏的狀況,像一種超能力。

然而,倘若知道吳孟芸自台北藝術大學美術系畢業後,便赴義大利研修版畫與手工書籍裝訂,多年來厚實累積的基礎與謹慎態度,加上她回返台灣十多年間,與無數媒體合作過各類型插圖繪製,便又不得不相信:其中必有不足為外人道的熱情與辛苦。

正因為畫作精采,吳孟芸也應邀在蕭雅全電影《第36個故事》裡,為女主角的手繪插圖擔任幕後操刀。電影裡,有個自認為「沒有人生故事」的咖啡館老闆娘,將客人所轉述的異國故事,變成一張張色鉛筆畫作。

電影殺青了,號稱存在的「35個故事」,其實只有〈仙人掌男孩〉和〈魔鬼樹〉等幾則,在好友曹智偉的鼓勵下,經過劇組的同意,由李俊傑擔任編輯,吳孟芸全心繪圖,大伙兒打定主意要將這35個故事湊齊,編成一本書。

這一次,換吳孟芸變成那個聽故事的人。

35座城市,包括倫敦、巴黎、東京、莫斯科、新德里……14位涵括作家、唱片文案、廣告、編劇等身分的寫手,包括駱以軍、李亞、郭昱沂、曾玉潔……各為城市們量身打造微型世界。有充滿奇想的〈蜂人〉或〈奶姬〉,也有充滿地緣特色如〈兩坪的子宮〉或〈好神〉。多數時候,作者先將故事交出,像走進咖啡館的人,吳孟芸聆聽後以畫筆轉譯;偶爾,則畫作先成,由吳孟芸複述藏在圖作背後的想像,再交由文字作者拓荒與延伸。

電影中的重要場景「朵兒咖啡館」,是為了這部電影而造的,電影拍完後,仍靜靜矗立在台北有綠蔭的街角,當吳孟芸將這些「咖啡館裡的交換故事」結集出版,更在此地舉行她的第一次原作展——因為,這裡是「所有故事開始的地方」。

吳孟芸畫圖有個特點:先思考顏色。決定了色彩的基調後,才開始進行構圖。通常,還沒有畫完,就大概可預知成果。只是,如果走進這一場原作展,可能會驚訝,「這些都是同一個人畫的嗎?」被好友笑稱「炫技」的她,有別於電影裡受限於空間或材料的取得,只用她較無法揮灑自如的色鉛筆作畫,此時則火力全開,有些以顏料手繪而成,有些則透過電腦軟體製造。巡看那些被她暗嵌在畫面裡或憂傷或詭異的詩意想像,既與文本對話,又獨立存在,令人讚歎。

這是吳孟芸畫作特有的強壯與從容,就像她說話的語氣,總能帶來安心感;就像儘管第一次開展,吳孟芸仍一派輕鬆,「可能我本來就念美術系,不特別覺得開個展有什麼了不起,只不過有時候畫作變成平面印刷,很難預期效果的優劣,真正看到原作時,不論是拼貼或其他技法,肌理都很明顯,可以被仔細看清楚。」

聽完了故事,吳孟芸所繪的世界正等待開始被閱讀。

■吳孟芸《咖啡館裡的交換故事》原作展,即日起展至6月30日,地點在朵兒咖啡館(台北市富錦街393號)。詳情可上網:wumengyun.com。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