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家庭親子】〈同言無忌〉兒子是宅男 懷疑他的性傾向

2010/08/31 06:00

文/開心幫幫主

Q:在生了兩個女兒之後,我「終於」再生了一個兒子(由這句話,你應該知道生兒子對我們家有多重要了吧)!我的兒子今年已經28歲了,卻仍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宅男」,這不免讓我開始擔心他的性傾向,因為青少年迷漫畫或電腦還不算太離譜,但他畢竟已經年近30,如果他是一個「正常」的年輕人的話,總該有親近異性的渴望吧?但他似乎對這方面毫不在乎,會不會因為是成長在都是女性的環境,讓他變成同志了呢?(台南縣 廖阿姨)

A:自從網路普及之後,我們看到越來越多諸如「宅男」、「草食系男生」、「敗犬女王」或「花美男」等來自全球各地的新世代用語,但是,即使是最使人懷疑性傾向的「花美男」,都沒人敢斷言他們就一定是同志,更何況是人數更為普及的廣大「宅男群」了。

根據一些社會或心理學家的分析,「宅男」的眾多當然和電腦的普及有關──因為透過網路的虛擬連結,新世代反而更不善於在真實的世界和他人互動;而另一個同樣讓人憂心的問題則是,抗壓性較低的青少年,多半會選擇以逃避人群來減低自己的挫敗感焦慮,最後就成了宅男族的一員。

回到生活的真實層面來說,「宅男」未必沒有和異性交往的渴望,但他們卻更害怕面對被異性拒絕的難堪與打擊,因此不必面對面的網路,就彷彿是一道保護網,可以讓害羞的宅男暢所欲言,像是有很多女性網友就表示,透過MSN的交談,對方明明就是一個健談且略帶風趣的男生,可是一旦真的約會,顯現出的卻是一個木訥、甚至會緊張到手足無措的阿呆。

這才是真正值得父母擔心並應該加以協助的問題吧!因為一旦沉迷於網路交友的無往不利,宅男們或許就更難以認清感情的真實面貌,甚至可能會招致被騙財等負面後果,所以廖阿姨,妳的憂慮應該不在於兒子是不是同志,而是該了解他「宅」的原因為何?並幫助他在網路之外,能樂於接觸繽紛多彩的真實世界。

(如果你對同志親子或家庭議題有任何疑難雜症,歡迎來信寄到電子信箱GLclub@hotmail.com,每週二開心幫幫主將為你在版上解答。)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