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家庭親子】〈網路傳言追追追〉放血救中風? 別輕易嘗試

2010/09/19 06:00

文/紀聿君

「放血可以治中風」一則網路上流傳已久的訊息,讓許多網友迷惑不已,如果不幸目睹了有人中風,真的可以用這招來救命嗎?

有些曾經嘗試過的朋友,透過網路熱心地發表自己或家人疑似中風時放血求生的經驗,不過,這種做法在治療過無數腦中風患者的神經科專家看來,卻是潛藏著極大的危機,患者最好不要隨便嘗試。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副院長、神經外科醫師林欣榮指出,中風可分為阻塞型及出血型兩大類,在阻塞型中風患者中有一小部分的族群是因為「原發性多血症」造成的,患者因血紅素過高(正常人血紅素值約15、16g/dl左右,患者可能高達20g/dl以上),血液太過黏稠,而容易誘發阻塞型的中風。對於這類患者,西醫在治療時也常採「放血療法」,但每次放血量多達500至1000西西,同時也適度補充血漿,目的是要降低患者的血液濃稠度。

林教授表示,民間流傳針刺手指,讓指尖流出幾滴血的急救法,並無法有效改變全身血液的濃稠度,如果針刺的對象不是阻塞型,而是出血型的腦中風患者,反而容易因針刺的痛楚感刺激交感神經活性,激發血壓上升,增加腦部血流量,進而擴大中風範圍,使病情變得更為複雜或惡化。林欣榮說,雖然傳遞這些訊息的人是本於助人的初衷,但中風的類型必須經由電腦斷層等精密檢查判定,單靠外觀無法做出正確判斷,萬一誤用可能引發更大的危險,所以絕對不可不慎。

中風已多年高踞國人十大死因第二位,誘發的常見原因之一是高血壓,醫師特別提醒民眾,年過40歲最好養成定期測量血壓的習慣(有家族病史者要更早),如果檢查發現有高血壓,務必要做好追蹤治療。至於血液特別黏稠的原發性多血症患者,平時要多補充水份,尤其是在炎熱的環境下工作時,更要格外注意。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